隨緣行的實踐與要義--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何謂隨緣行?隨就是隨順,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一個人從早到晚都要隨緣而行。譬如結夏的因緣,就要隨著結夏的因緣用功,起床、做早課、禮懺、聽法、自修,跟著大眾作息,這就是隨緣。假使不了解此理,大眾在聽法時,卻跑去拜佛;大眾在拜佛,自己跑去打坐;大眾在打坐,卻去背經,這就不是隨緣了。所以隨緣就是要和合、和光同塵,隨眾打坐、自習、用功,這就是隨緣行。不論遇到逆境或是順境,我們都要隨著因緣將心安住下來。
隨順因緣 不住不執
經云:「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所謂眾生,是眾緣和合所生。世間一切諸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沒有一個實質的我、沒有自性、是空性。例如結夏安居有其特定的時間,這個時間一過,結夏的因緣就過了。大眾從早到晚,都在一起共修,這共修的因緣也是眾緣和合,故無我;進一步思惟,這個身體形相亦是四大假合,眾緣和合所生,故無我;更進一步分析我們的心念有生、住、異、滅四相,念念遷流、生滅,念頭也是虛妄不實的,故無我。一切萬法本空,本來就是虛妄的,所以諸行無常、無我,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都是業感所現。
眾生因為過去所造的業行,有善業、惡業的因,就有緣起。緣起,就是眾緣和合所生的假相,不論是善報、惡報,都是因緣假合,因緣散掉就沒有了。所以一切萬法是空性、假有,沒有一個實體。眾生是緣業所轉,過去這個心攀緣、造了業,就要受報。一切都是緣起,有了善業、惡業,就要受善報、惡報,所以一切苦、樂之報皆從緣生。善緣是過去所種的善因,今生才能成就善果,例如,現在能修行學佛,是過去的善緣、心願,今生有幸聽經聞法,是沾三寶的慈悲光明、過去生的努力修來的。過去發大願,希望能弘法、利益眾生、成就菩提;現在又住在清淨、安定的道場,有師父指導,這些都是修行的善緣,能夠善緣具足,實在非常不易。進一步又思惟,一切無常,善緣與福德終究會消失,所以要把握因緣努力修行。
「有因有緣事易成」,成就任何事要有福德因緣,沒有福報,外緣不好、因緣不具足,就算拚命去努力,也很難成就。例如修行學佛,假使沒有佛出世宣說佛法,沒有大眾來護持與發心,道業也不容易成就。世間上的事業也是如此,如果社會不寧靜、政府政局不穩定,即便能生產很好的產品,卻沒有人購買,事業要發展就很困難。所以事業、道業要成就,都需要眾緣和合,因此成就了也不驕傲自滿,失敗了,也不煩惱,心中保持不動、平靜,這就是隨緣行。
一切諸法都是緣起,一方面要自己努力,二方面是沾三寶的光明,三方面是眾生的慈悲。了解一切需要眾緣和合,一切隨緣,沒有得失心,失敗了,反省檢討這個失敗不是朋友、社會、父母給我的,而是過去生中沒有修福報,自己也沒有努力,明白此理,便不再煩惱、憎恨。看到人家富貴了,也不羨慕;看到人家貧窮了,也不幸災樂禍;看到有人很聰明、有智慧、道業有所成就,也不嫉妒;看到有人很遲鈍、身體不健康,也不輕視,這樣一來心就沒有增減。
心無增減 冥順於道
心有增有減,就是眾生,無增無減,就是聖人;因為心沒有增減,就沒有動搖,沒有動搖就是定慧之心、就是菩提心。有所得,心生歡喜就是增;失去了,心生後悔就是減。有增有減,這念心就難以平靜,也無法與真心相應,這就不是隨緣行了。修行人要明白得失隨緣,例如,現在的因緣很好,看到大眾對道場也很肯定,來朝山、供僧、護法護教,也不自滿得意。假使有一天,大眾不再來供養、護持,甚至心生毀謗,這時候更要藉境練心,心中始終保持無有增減。有人來供養、發心,心中很平靜;沒有人來,也不恨、不惱;始終安住在當下來努力,一切隨緣,才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所謂「平常心是道」,冥然隨順著菩提道、真性,人人本具的清淨法身,順著解脫道、無上道。遇到善緣,這念心不被喜風所動;聽聞到讚歎,這念心也不為讚歎所轉。一般人不明白,以為起了瞋心要忍耐,把瞋心降伏下來,而遇到善緣是好事情,心中因此歡喜,為什麼還要對治讓心不動呢?
因為心一動,就會失了理智、失去作主的能力,歡喜的心一動,就易生貢高我慢。所以要「隨緣不變」,這念心不論遇到順境、逆境都要能如如不動;了解一切都是眾多因緣聚合而成,善用緣起成就種種功德善法,就是「不變隨緣」。佛法當中提到:「功德歸三寶,好事給他人,壞事自己檢討反省。」落實這些道理就是隨緣行。修行就是要隨順菩提道、涅槃道,隨順這真性,隨著善業、福報現前,心不生我慢、歡喜,始終與道相應,如此在生活中落實,世間法就是佛法。
所謂「八風吹不動」,就是要忍心不動隨緣而行,讓心達到不動的境界。不動,並不是要這念心死寂枯槁,以為修行不能做事,一做事就動了心,這樣就錯解不動的真義。隨緣行,是要隨著種種因緣來發心、做事、修行,自己要能作主,起心動念就是善念,起了善念也不執著,真正達到八風吹不動的心境,堅住正念便能真正得到解脫,心中有正念就是出世,能做到隨緣行,道業一定能有所成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