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紹隆禪師
文╱編輯部 圖╱傳羽
在金兵入侵、國之將傾的北宋末、南宋初年,處於世局動亂的紹隆禪師,有著堅定的意志,默守初心,追隨著圓悟克勤禪師。二十年間,盡得法要,開演出臨濟宗「虎丘派」。
訪師悟道
紹隆禪師生於北宋熙寧十年(1077),和州含山(今安徽省含山縣)人。宋朝是文治時代,特別推崇讀書人,有所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同年紀的孩子多半在私塾內讀書,希望能在科舉考試中進士及第,光宗耀祖。然而,紹隆禪師卻不同於一般人,從小便志向佛道,九歲即於佛慧院出家,十五歲受具足戒。從出家到受大戒,六年當中,精研戒律。
受完大戒,有了穩固的戒律基礎,又過了五年,二十歲時,開始遊方參學,第一位參學的是長蘆信禪師。一日,紹隆禪師偶然間看到前來寺院掛單的同參所持的圓悟克勤禪師開示錄,讀完後,心生嚮往,嘆道:「想酢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弟恨未聆謦欬耳。」表示讀罷圓悟克勤禪師的開示,令人法喜暢快,就像一想到醋,口中便開始流口水了,也因此更加遺憾不能親身領受克勤禪師的教導。紹隆禪師於長蘆信禪師處得其法要後,又到湛堂文準、黃龍死心等大師處參學。
就這樣過了數年,聽聞圓悟克勤禪師住夾山(湖南)靈泉禪院,紹隆禪師便前往依止參方。
緊隨大師腳步
一日入室,克勤禪師問:「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舉拳再問:「還見麼?」師答曰:「見。」克勤禪師又說:「頭上安頭。」紹隆禪師言下得悟。克勤禪師喝斥:「見箇什麼?」師答:「竹密不妨流水過。」克勤禪師點了點頭,肯定紹隆禪師的契悟,隨後任命紹隆禪師為藏主(於禪林中主掌經藏之職稱、藏殿之主管,又稱知藏、藏司)。
紹隆禪師生性柔和好靜,平易近人。當時,克勤禪師座下賢才濟濟,如首座大慧宗杲禪師,機鋒敏銳、名震京師,得賜紫袈裟及佛日禪師稱號;知客丹霞端裕禪師,眉目淵秀、聰穎豪邁。相比之下,有人懷疑溫文的紹隆禪師恐怕不能成大事,便向克勤禪師說道:「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為哉?」克勤禪師一聽,笑答:「瞌睡虎耳!」
自宋政和初年(1111)依止克勤禪師開始,紹隆禪師便緊隨大師的腳步,二十年專心一意,勤於道業。克勤禪師先住夾山,又奉詔住持金陵蔣山。靖康之難,金兵攻陷開封,北宋滅、南宋立,高宗又敕克勤禪師住雲居山。一路走來,國難迭起、烽火連天,紹隆禪師始終隨侍在圓悟克勤禪師身邊,隨師弘揚法化,此景正似禪師的上堂法語:
萬里浮雲捲碧天 年年此夜十分圓
令人轉憶寒山子 說似吾心恰宛然
建炎末年(1130),克勤禪師擬退位返歸故鄉四川,紹隆禪師亦念家中雙親年邁,決定回到故鄉弘法。
師徒雖然別離,然而紹隆禪師未忘師恩。他將克勤禪師的法相高掛於堂中安奉、躬行師訓。紹隆禪師先住和州開聖禪院,後住持彰教寺,終住虎丘山雲巖禪寺。在克勤禪師入寂前二年,即高宗紹興三年(1133),紹隆禪師蒐集恩師一生之上堂、小參、法語、佛事、拈古偈頌等,編纂輯成《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一書,使後人得窺一代臨濟禪師之傳法宗風。
開演虎丘法脈
紹興六年(1136)的某一天,師示現微疾,將院事交付首座宗達後,寫下了最後的開示:「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所以佛法,無有剩語,珍重。」隨後擲筆而逝。世壽六十,戒臘四十五,為南嶽下十五世,世稱虎丘紹隆。
師住虎丘山時,眾僧雲集、道聲大揚,然其門風孤峻,得法者僅天童曇華一人;法孫則有天童咸傑等人;咸傑之下,破庵祖先、松源崇岳、曹源道生等高僧輩出,法道大興。此脈因以紹隆禪師為開山祖師,故稱其法系為「虎丘派」,與圓悟克勤禪師另一弟子大慧宗杲禪師所開演的「大慧派」,同屬臨濟宗楊岐派下。元代以後,門流更奔溢至日本,可謂盛矣。
【甘露法語】
戰亂連年,內憂外患,紹隆禪師有何安心法門?且道:
「佛語心為宗,一切即一;無門為法門,一即一切。是汝諸人,高肩拄杖,天下橫行,還踏著此門也未?若也踏著此門,年年是好年,月月是好月,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