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命運一念間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幅法師
因果,是世間的真理,所謂「有因必有果」、「果不離因」。假使沒有因,一定沒有果。佛法告訴我們:「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我們的一切心念、言語、行為,都能招感未來的果報。《無常經》云:「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只要在因地上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甚至創造命運。
命由己造 福由心生
唐朝宰相裴度,年輕時學識淵博,但時運不濟,貧窮困苦。一次上京考試前,前去看相。相士察看裴度的相貌,斷定他數年之間,必將餓死於溝渠,就告訴他:「你縱理紋入口,凡是這種相的人都會餓死,是短命之相,你不用上京應試了!」
其後,某日裴度路經一座寺廟,看到涼亭裡有一條玉帶。這條玉帶非常名貴,可謂價值連城,裴度便在廊下等候失主。過了不久,果真有一位慌張的女子邊走邊找,來到此處。女子看到裴度就問:「這位公子,您是否在涼亭裡看到一條玉帶?」裴度說:「為什麼你會把這麼貴重的玉帶放在涼亭裡呢?」女子說道:「這條玉帶關係到數條性命。我的父親為人陷害,申訴無門,我幸得貴人相助,得到這條玉帶,得以救贖父親出獄,卻不知遺落何處,假使救不了父親,全家人也活不下去了,如今全家人的性命都繫於那條玉帶上啊!」裴度聽其原由,檢視包袱見與女子的描述相符,便物歸原主,並婉拒了女子的謝禮。
不久之後,裴度又經過那位相士的算命攤。相士一看便說:「你的相變了!不知你做了什麼大功德?你這次上京應試,將會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來,裴度果然進士及第。他一生仗義直言,體察百姓疾苦,不畏權貴,屢次為民上諫,平息冤情。後值唐憲宗為整頓綱紀,討伐叛逆,引來叛黨刺殺了掌管兵事的宰相武元衡,並砍傷裴度。憲宗即命裴度代武元衡為相,主持討叛軍事。後來裴度平定淮西,封晉國公,歷事四朝,其子五人皆封公賜爵。
由此公案可知,命運乃操之在己,有因則有果,無因則無果。因果是世間、出世間的真理,宇宙間萬事萬物皆不離因果。每一分、每一秒,大氣中的水份不斷蒸發、凝結。水分子為因,遇熱為緣,而生蒸發現象;遇冷為緣,則凝結為冰;若空間中凝結足夠水氣,便開始下雨。這是大自然平衡的因果現象。以百穀為例,種子配合水土、氣候等因緣,就能發芽、生長。
人生也是如此,由於過去所種的善根、所結的善緣,而能聽經聞法,助道無礙,這正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法則。所以,有因必有果,因緣和合而形成宇宙間的萬事萬物。
因賅果海 果徹因源
裴度因慈心不貪,改變了命運,超出了相士的估算,可見因果就在一念之間。一念善,就是善因,當下命運即能轉變,而得不可思議之果報。即使現在看不到,迨因緣成熟時,果報自然顯現。所以,古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當下這念心就是因,一念因心為善或為惡,善果及惡果通於三世,影響廣及團體、乃至全世界。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欲改造命運、創造命運,就要從當下這念心作起。
佛法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掌握自己的心念,能成就世間、出世間一切善因、善緣及善果。欲得人天果報,就要修十善因;欲得福慧圓滿,要修菩薩行。如五代吳越王錢俶一生供養、護持三寶,造阿育王塔,而感後代子孫世世顯榮,正是所謂「天之報施,昭然不誣;世之顯榮,皆有由始」。
欲求無上佛果,須得契入佛性,即「此生則彼生」;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時時返照觀心,了悟這念心才是萬法本源,漏盡三惑,即「此滅則彼滅」。即因即果,這念本具佛性即是無量光明藏。依此知見在因上努力,便能擁有無量寬廣、光明的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