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部
世尊灵山拈花,迦叶微笑,佛佛授手,祖祖相传,唯授此心;此乃诸佛之心印,人人之本源。修行,旨在破除迷执,明悟心性,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所谓“修行千劫,但求一悟”,禅七,即是契悟自心的殊胜助缘。
静虑能生智 定复从智生
|
|
|
|
|
禅堂犹如避风港,一千一百多位海内外学员,遵照 导师及主七和尚所指导静坐要领及止观法门精进用功,坐香、行香、过堂、早晚课诵皆是成道助缘。 |
本寺“一百零三年度夏季学界精进禅七”,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举行,共计约一千一百多位来自美国、义大利、日本、泰国、菲律宾、香港和台湾等海内外各地大专院校教授、中小学教师、大专青年及社会各界人士,回山精进用功。
七月二十日下午三时三十分,主七见灯和尚于五楼大禅堂主持起七仪式,学员摄心正念,场面静肃庄严。起七茶会中,主七和尚提示大众,禅七是大众过去的努力及现在的付出,众缘和合才能成就,应作难遭遇想,善自珍惜。禅堂中,每一项行程及规定都有其意义,皆是悟道的助缘。禅修中,遵守规约,调整心态,放下万缘,心无旁骛地专注用功,一定能得到最大的助益。
论云:“戒为捡粗,禅为摄细。复次,戒摄身口,禅止乱心。”七月二十一日上午,主七和尚为大众正授八关斋戒,令学员藉由受持戒法,规范身心。持戒,即是积极改变自己的因果。透过持戒,使粗心转化为细心、柔软心、慈悲心。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戒法是自利利人的法门。利益大众,能使心量更广大,能看到众人的需要,进而关怀他人,如此,人生就很充实。自利利他,利他自利,即是菩萨行。
禅七期间,学员每日静坐十支香,遵照主七和尚所指导之静坐要领,修习止观法门。祖师云:“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禅修静坐时,觉察、觉照,对治妄想、昏沉、无聊、无记四种心病,并于行香、早晚课及过堂中,调身调心。动静之间,念念分明,处处作主,无时不是悟道的契机。
主七和尚于禅七期间开示大众:禅七,就是透过禅修,修习止观法门,定心、净心、明心,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止观法门的功用,在于去除妄想、执着,目的是回复清净,回归本自具足、本自清净的这念心。佛法以认识苦为开始、以认识苦为根本。世尊是先知先觉的圣者,因观众生苦,修行成佛,找到人生的真理,告诉我们人生不如意的原因,并开示大众离苦得乐、解脱成佛之道。我们虽然后知后觉,但依之修行、努力,亦能走上人生正确的方向;最怕的是不知不觉,而浪费宝贵的光阴。
《楞严经》云:“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因慧而破除妄想、执着。禅七期间,修戒、修定、修慧──受持净戒,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修习止观法门,调治散乱心;乃至听闻佛法的道理,修正、调整自己的人生,对世界产生正确的认知。所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种种法门的修习,皆不会有所冲突。
有为归无为 圆明常寂照
禅七中,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慈悲开示大众:“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一般人只知修善、积福、作功德,而不知道禅修的福报超越所有功德。因为,造寺建塔是世间有相的功德,是有为法,是“假观善”。世间上的善事,皆有因有果,皆是因缘和合,时间到了,福报享完了就没有了。禅修静坐,把这念心收回来,不向外攀缘,“思而无思,念而无念,言而无言,行而无行”,安住这念心不动,时时刻刻清楚明白,站得住、站得长,最后“一念净心成正觉”,清净心现前,即是无上道。
大众能够听经闻法、禅修用功,皆是过去薰修的善根与慧根,要珍惜自己的福报。禅七当中,“既来之,则安之”,禅堂外的一切要放下。放下,就是不要想它。“过去心不可得”,想到过去,不管成功、失败,已经过去了,想也没有用,徒呼奈何,徒自悲伤。“未来心不可得”,未来的事情还没到,不要想这么多,“想”,就是妄想,是念头在攀缘。“现在心不可得”,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生灭,虚妄不实。所以,“三心了不可得”,保持无念、无住、无相,这就是无为法。《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一念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这就是真正的无上道。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每个人定能成就佛道。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解七茶会中,学员们充满法喜,与大众分享禅修的体悟与心得。主七和尚最后亦开示大众:导师秉持菩萨愿心,创建中台道场,成就众多的因缘,目的即是为使每个人皆能契悟本心本性。道是本具,等无差别。虽然众生智慧有别,开悟亦有迟疾,大众在禅七当中都有所体悟,但勿得少为足,要继续坚住正念,随顺觉性,最后必能成就。在禅堂精进用功,万缘放下,出了禅堂则要提起,以正知正见认真、清楚地面对人生,依循佛法真实的道理,在因地广积福慧资粮,自利利他,此即是人生真正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