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結善緣
文/普眼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紹
自助旅行是許多人的憧憬,卻也易使親友反目、分道揚鑣。多年前,有因緣和朋友們去歐洲自助旅行,為了讓原本互不認識的成員彼此熟悉,以及調和大家的期望,我們還開了幾次行前會議,希望能讓此行圓滿。沒想到飛機落地後,在歐洲古色古香的城堡中,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泯除人我見真實
首先是不諳英文的同伴在點餐前,要我將菜單上每一道餐點的每一項食材全翻成中文,又堅持要請餐廳依自己的喜好,調整醬料或食材,但服務生的英文不佳,常因此不耐煩而先去服務別桌,使我們等候許久。接著開車的行程時,同伴對我說:「午飯後昏昏欲睡,不能開車;傍晚陽光斜射刺眼,也不能開。所以,這些時段都由你負責開車。」而同伴開車時,我也得當副駕駛,緊盯導航和路況。到了目標城鎮,我又常是拿著地圖的導遊,一馬當先帶著眾人在陌生的國度中闖蕩。入住旅館後,還得代替同伴和櫃檯交涉,我完全沒想到自己是花錢出來練習當導遊、領隊兼司機、外加翻譯和打雜,不僅疲憊至極,還要調和團員之間的不和,經常怒火中燒,原本美麗的憧憬,成了難忍的煎熬。
當時已在精舍上了半年禪修班的我,即使研究行程至半夜一、二點,也仍晨起靜坐。在禪修靜坐當中,看到自己的煩惱、執著,進而開始觀照當下的處境。想起法師曾解說《金剛經》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發現自己因為太執著「我」的習慣、「我」的喜好、「我」的玩法……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懂的多、付出的多,對同伴有以「我」為標準的期望,而忽略了以平等心去理解同伴的需求和感受,不但不能同理他人,甚而認為為他人服務是自己的損失,想到這裡,不禁深自慚愧、懺悔。仔細思索自己的情緒到底從何而來?不加處理的話情況會如何演變?怎麼樣才能將負向能量轉成正向能量,讓接下來的行程順利進行、團員和合相處?
運用禪修班中所聽聞的佛法來思惟,發現了問題的癥結在於「人我之見」,因此開始練習放下,策略是:不再堅持己見、開始注意每個人能為行程注入的活力與貢獻,並且主動避免會產生不舒服的細微處。例如:點餐時,先幫同事過濾他不喜歡的口味,再建議幾道他可能會喜歡的餐點,以減少點餐所耗費的時間;開車時,教會別人當副駕駛、真誠感謝團員的熱心分擔、放下地圖跟著團員們悠閒走動,享受意外的發現。
善解包容天地寬
漸漸地,原本讓我心煩的人,成了讓我欣賞的人──有的團員擅於與當地人攀談,增加許多見聞;有的團員心思細膩,能多方考量,減少差池;有的團員以他人的意見為意見,擅於配合與執行;有的團員雖然身體欠佳,不能走太多路,卻能自己找地方待著,讓能走的人去探索有趣的地方。長達三週的行程,走著走著,心漸漸開了;而我最該感恩的人,就是眼前這群原本個性、喜好皆不同,卻能相互調和的朋友!
回想行程前期的不悅,都是來自於總是以「我」來度量他人,因此所見皆是他人缺失、所感皆是自己委屈。從慚愧、懺悔中,發現到自己錯誤的期待,才開始長養理解他人的心,進而發現他人的優點。當心念多關注在他人的優點和好處時,心中的氣憤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歡喜與感恩。改變想法,自能改變作法,身邊的人也都能感受得到,因此,翌年我們又有了第二次出遊,氣氛也更融洽、愉快。
這樣的善緣,皆來自持續不斷的善念;而善念的產生,則感恩法師平時的教導,讓我能將禪修班中的薰修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改善人際關係。「常將他人好處想」,自能起善念、結善緣,心量愈來愈寬廣,人生之路也會愈走愈順遂、愈走愈光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