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普台教育








閱讀磐石,詩書藝攻堅──悅讀普台藝文空間

文/編輯部

  
  走入普台高中圖書館,有時,駐足聆聽一段旅人細喁,有時,遇上唐朝詩人的澎湃寫意;近日,梁祝協奏曲餘音繞樑,來自螺溪的石硯正琢磨著水墨的詠歎調……經由主題月展覽、藝文講演創造話題,吸引學子們徜徉多元藏書,活用語文,優遊古今中外人文之美。

圖書館主題月展覽,現場樂音悠揚。
「歐遊隨筆」讓學子飽覽歐洲風光。
林老師漢語吟唱,搭配學子的朗誦,引領大家走入唐詩的世界。
黃老師以〈梁祝〉樂章,分享生命中深刻的體驗。
從螺溪石硯的創作歷程,體會「硯品即人品」的修為。
唐詩欣賞創作比賽,福慧同學以〈清平調〉摘下圖像類金獎。
書法老師以生動的方式引導學子欣賞「筆韻墨香」展。

  創校藍圖中,普台精心為全體住宿的師生打造多功能、多語文又溫馨典雅的大書房:國小圖書館六百多坪,目前已擁有七萬多冊書刊及學習光碟;高中暨國中部圖書館則達千坪、十萬冊藏書空間,結合閱讀、研習、競賽、服務、寫作,設計出普台閱讀學程,進而邀集各領域教學群,策畫圖書館主題月活動,延伸學習的深度與視野。

主題月領航 詩書藝飄香

  上學年五月,國文科教師策畫的「詩」情畫意主題展,以唐詩為主軸,結合教材、書展、海報看板、書法揮毫、影音導讀及櫥窗布置,並舉辦唐詩吟唱講座、絲竹雅樂演奏、唐詩欣賞創作比賽、唐詩小學堂闖關等系列活動。

  春夏之交、華燈初上,「由聲音走入唐詩的世界」在館內一隅開講,主講人──深富河洛文化學養的林老師,搭配國語文朗讀競賽常勝軍雨璇同學,以溫文儒雅的吟唱,引領滿座師生品賞絕句、律詩及古詩的韻味。置身文學黃金時代,詩人胸臆間奔放浪漫、田園恬淡、邊塞蒼涼、社會寫實、唯美瑰麗的丰采,迅速感染了全場,亦引起熱烈迴響。

  未久,圖文並茂的心得回饋躍然其間,以杜甫「蜀相」賞析奪魁的捷安同學分享:「最後那五丈原的輓歌,迴盪著一代忠臣殞落的樂章……杜甫揮筆留下孔明當年的一腔抱負、一腔熱血,英雄的路徑,兩人有相同之處;或許走的路不平、看的風景不同,但是那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傲骨,使他們進駐後人腦海中,永不磨滅。」學子們的心領神會,與師長們策展的用心相得益彰,一次成功的跨領域協同教學,觸動敏銳而富朝氣的創作力,帶動全校與經典文學共舞。

  跨年期間「歐遊隨筆──我的美好時光」主題展登場,情境布置以巴黎鐵塔為中心,環繞著歐洲各國主題看板、地理人文書展,牆面上募集了全校師生繽紛的「寫真心情」,伴隨著現場演奏西洋古典樂曲、電影欣賞,以及旅遊行程規畫等挑戰。

  摘下旅遊規畫比賽高二亞軍的晴瑋同學分享:「自己從中培養組織能力、資訊蒐集能力、耐心及負責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因為懂得多種外語,所以能夠跨越國界,找到想要的資訊,感謝創辦人 覺大和尚、普台及老師們,給予我如此珍貴的能力及資源。」許多同學也回饋,更有動力想把外語學好,照自己規畫的行程去旅行。

  除了主題月書展以外,普台高中每學期亦有「認識大學暨學群書展」,並邀請各系所教授現身說法,幫助學子擬訂生涯目標。另方面,從學有專精的普台老師身上,亦可發掘生命中錘鍊精湛之道與藝,因此,本學期特別推出「與夫子有約」系列講座。

  三月十四日小週末晚間六點,歷史科黃老師一席「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賞析」,從學校落成大典時小百花越劇團的詮釋開始,對照半世紀前轟動全台的黃梅調電影,乃至該曲創作緣起、歷經大陸文革與台灣戒嚴時期,終於國際樂壇綻放光芒的過程,回溯漢、唐以降的文獻記載,進而剖析樂曲結構、樂器的角色扮演,讓師生們更能體會西方交響樂如何細膩地詮釋越劇中千年化蝶之美。談笑風生中,兼具史家的宏觀與音樂修鍊的細緻,令人如沐春風。

孕育普台文青 筆硯共墨香

  校刊上,普台學子的文章總令人眼睛一亮,猶如專欄名稱「亮在紙頁上的光」,閃耀著多元的學習、師友的啟發,乃至喜好閱讀所蓄積的能量。孕育普台文青的重鎮──圖書資源中心,亦定期舉辦小論文說明會,帶動研習風氣,至今邁入第五年,參賽件數已臻上限(班級總數),得獎率近五成;參與全國高中讀書心得比賽亦達上限四十八件作品,其中三十五件雀屏中選,推動閱讀的成果可見一斑。也因此,普台連年榮獲南投縣國小、高中閱讀績優學校,代表晉級教育部閱讀磐石獎複評賽。

  《弟子規》云:「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近來,二校圖書館相偕以筆硯墨香打造賞心悅目的書齋氣氛。國小從三月起至四月中旬,舉辦大陸書法家陳洪範先生「筆韻墨香」作品展。今年八十歲的陳爺爺,從六歲開始習字,十歲時已能於一個月之間抄寫上萬字古書,令人讚不絕口;從杏壇退休後,更傾心鑽研書法藝術,而榮獲終身成就獎。

  這批收藏來自六年級昱瑛同學的爺爺,由於在校刊上看到同學們的書法佳作,欣喜:「現在還有學校這麼重視書法教學!」於是提供墨寶讓學子們觀摹,效法陳爺爺的恆心、毅力。

  高中四月起至五月中旬,展出四十件螺溪石硯精品,而創作者董坐先生,正是英文科家杞老師的父親,一生致力於承傳與創新,使「台灣黑玉」名揚國際。在他的眼中:「每個石頭都有它的天賦,端看你怎麼去發揮,賦予它生命力……人生也像治硯一樣,必須經過一番琢磨,才能成器。雕硯從修底開始,做人做事也要從最基本的開始。」展場從原石陳列至完整雕硯過程,引領學子細細體會「硯品即人品」的修為。

  鞏固教育磐石,與藝術創作精神相侔,不離精益求精的堅持、細水長流的熱忱與巧思。有機會,歡迎親炙普台四時讀書樂的世外桃源,分享人文大雅春光。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