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箴言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挚法师
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教导“中台四箴行”,以“敬、慈、和、真”作为四众弟子修行和立身处世的圭臬。同时, 导师教授四字箴言──“会、熟、巧、精”,作为出家、在家学习世间法及出世间法的准绳。
由会而熟 由熟而巧
“会”,指对于所学的教理、法门、知识或技能,首先要能够学会,这是学习的第一步。学会,并非肤浅地认知,而是对于所学必须了解和领悟。对于所学,从生疏茫然到达了解领悟,需要反覆的练习和思维才能领会;正如《论语》所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做到佛法所言“闻、思、修”、解行并重,则能融会贯通。
俗话说:“书读百遍方有味,事做百次方会意。”又老子说:“为学日益”,现代是知识爆炸、资讯通达的时代,不论是治学经世或弘法度众,都需要博学多闻,不能狭隘偏曲,才能够有所成就。诚如 导师开示:“会,什么都要会。”菩萨向五明处学,在校的学生则要多才多艺。能够面对压力,聚精会神地学会及学通,即是藉事相磨炼、开显智慧之妙机。
“熟”,纯熟。当学会所学之际,不能停滞,还须将其熟习,深入和多层面地探索个中意涵,使之纯熟且心领神会。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闲熟所学的过程中,透过深思熟虑的磨炼,提升熟练的程度;当能够领悟出窍门及要诀,自然就能“熟能生巧”,能灵活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修行透彻熟解经教法门,对治烦恼妄想得力,修行就能生根。又如,世间人对于百工技艺,驾轻就熟,能使工作安定,生活富足,就能有利国家、社会经济繁荣。
“巧”,巧妙。当熟悉所学之时,不可得少为足;不但要熟能生巧,还要深化、广学,如《诗经》所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治学有功,就能举一反三,巧妙地触类旁通,开显灵妙的智慧。《佛说八大人觉经》云:“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修行通达佛法义理时,就能生起智慧善开种种方便,广度群伦。世间人于学问或技能能够达到巧妙无碍时,便能自成一家之言,或有巧夺天工之作,流传于世。
由巧而精 精益求精
“精”,精一,精粹专一。当于所学已能融会贯通、心领神会、触类旁通之时,还要“百尺竿头再进步”,精益求精,能够旁征博引,玄妙存乎一心。如朱熹《集注》云:“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学习由“会、熟、巧”臻至于“精”,即是达到炉火纯青的精要。《幼学琼林》诠释“精”义:“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修行,对于佛经微妙深奥的道理,能够精悟玄鉴,则能开启自性慧照,除灭三惑六毒,具成自觉、觉他、觉满的佛智。《中庸》中提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尚书》亦云:“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藉由事理兼备的学习,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是共同臻极生命精义的本源。儒家视其为天下的正道定理,其名曰“中庸”,《尚书》论为精一执中无偏,二者都相合于佛法中道实相妙理──一切万法归于心体,实相无相无不相。当下这念心“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真空妙有,遍周法界。
清末民初,圆锳老和尚发愿弘扬《楞严经》真谛,先用十年时间精心研究。在这十年之中,前八年将《楞严经》疑义深奥难解之处,一一书写于书条上,张贴在墙壁上,逐条静坐参究;既明白一条,即取下一条,直到一房疑尽。然而《楞严》妙义,丰富深藏,老和尚在弘法讲述之时,每每精益求精,自二十四岁发愿着疏,一直到七十四岁才完成《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助益学人修行直入圆通精微。《易经》云:“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圆锳老和尚着疏,以精通义理而达到神妙之境,度化众生,是吾人落实 导师“会、熟、巧、精”四字箴言的楷模。
“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凡事都需要克服困难、甚至吃尽苦头,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论修行或治学,依循 导师“会、熟、巧、精”四字箴言而精进不懈,厚植实力,不间断地从学习中实践自利利他,那么,所有的学习都具足善法,生活一定是积极乐观,生命则是充满希望和光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