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圓覺經》云:「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修行是為了破除迷執,轉識成智,超凡入聖;而禪修即是藉由止觀法門,助益行者化迷為悟,增長智慧,以達到定心、淨心、明心的方便之路。
三學增上以求真
|
禪七中,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慈悲開示大眾,佛法是絕對的智慧,要依此修行才能超越自我。 |
|
|
|
禪七期間,學員除了每天十支香的禪修靜坐外,早晚課誦、行香、過堂等功課,都是覺察、覺照的好時機。 |
|
《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禪七次日,主七和尚慈悲為大眾正授八關齋戒。 |
本寺一百零三年度春季精進禪七,分別於一月十九日至二十六日舉行學界精進禪七、二月一日至八日舉辦大眾精進禪七,共有一千八百九十七位來自美國、日本、泰國、澳洲、義大利、菲律賓、香港、台灣等海內外各大專院校教授、中小學教師、大專青年及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平日在事業、課業、道業、家庭上努力的學員們,紛紛把握此殊勝因緣,回山精進用功,以期契悟本自清淨的菩提自性。
起七茶會時,住持見燈和尚開宗明義指出,禪七的目的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眾要把握此一難得的助道因緣,面對真實的自己,若能朝此方向不斷地精進努力,一定會有所成就。會中,住持和尚並開示「趙州茶」的意義,以「喝茶的是誰?」揭起大眾禪七用功的契機,體悟能看、能聽的主人公,以尋回本自清淨之心。住持和尚表示,起七茶會的目的也是要大眾對於自己、對於真理、對於世界的認知概念,重新再檢視;要有所改變,就要正本清源,堅住正念,隨順覺性,必能找到安身立命之處,這也是學佛的根本、禪七的價值所在。
晚間八時,正式起香。住持和尚除了開示靜坐要領,教導大眾以「數息觀」作為入手處,對治妄想、昏沉、無聊、無記四種心病;並於行香時提醒大眾,動靜之間皆要時時覺察、覺照,保持「人在哪裡,心在哪裡」,如此靜中養成、動中磨鍊,必能契悟自心。
《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禪七次日,主七和尚慈悲為大眾正授八關齋戒,學員們在一日一夜的受戒、聆聽開示中,沉澱身心、建立正知正見,為契悟自心更增助緣。
禪七期間,學員從清晨四時二十分打板開始,即展開一天精進用功的行程。除了每天十支香的禪修靜坐外,早晚課誦、行香、過堂等功課,都是覺察、覺照的好因緣,藉由澄心滌慮,回歸清淨本性。
但向自心莫外求
禪七中,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慈悲開示大眾,人除了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道德生活外,還有心靈世界,佛法是絕對的智慧,要依此修行才能超越自我。世間一切皆是變化無常,唯有這念清淨法身才是永垂不朽,因此修行要及時,才不會錯失因緣。佛法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現在一般人只知道莊嚴自己的外在,如容貌、財富,因而產生種種煩惱;佛法則進一步教導大眾要莊嚴內心、淨化內心,懂得反省、檢討,才是人生正確的方向。
《六祖壇經》云:「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道是本具的,亦即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切莫向外追尋。修道亦非有道可修,而是將惡業修掉,如老子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藉由修空、假、中三觀,定慧等持,去除見思、塵沙、無明三惑,即與佛同,故切莫自卑、自賤,若能明白此理,人生即有無窮價值。打七就是一個「忍」字,猶如披沙煉金,這念心要能作主,時時清楚明白,保持覺性,若能在此淨化、提升,就找到一條菩提大路。
經過七日的精進用功,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解七茶會中,學員們紛紛歡喜地上台分享心得,場面熱絡、溫馨。主七和尚最後亦勉勵大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路歷程,禪七就是要找到這條菩提大道,就路歸家,找到真實的自己。在禪堂裡,大眾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堅住正念,隨順覺性;出了禪堂,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就要提起,萬善圓彰,修一切善,不執一切善,了知一切都是三輪體空、眾緣和合、不離自心。
禪七能夠圓滿,是靠著眾多因緣的成就,所以當懷知恩、感恩、報恩之心,在因上來努力,並將禪堂中所學到的一切,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與大眾分享。「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就是道的落實,發長遠心,藉由不斷地努力,必能「修德有功,性德方顯」,這是唯一能幫助我們離苦得樂、圓滿如意的一條路。
解七茶會於住持和尚開示後功德圓滿,學員們滿懷感恩,法喜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