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中台廣傳








導師 覺大和尚於一百零三年度除夕圍爐法會開示

文/編輯部整理

 

  今天四眾弟子來中台山除夕團圓圍爐,可以說是一個最大的盛事、最大的福報、最大的功德,是最歡喜的一個晚宴。

  從過去到現在,每一位都發了護法護教的心,發了廣大心、大慈悲心、大精進心,發無上菩提心,出錢出力共同修菩薩行,廣集福慧資糧,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才有中台禪寺今日的規模。除了中台本山,還有一百零八家精舍。精舍,是中台禪寺的支柱。有中台才有精舍,有精舍才有中台,二者是一體的。精舍是菩薩道場,把佛法的真理、慈悲、智慧、福報、禪定,傳播到社會、傳播到海內外,這是每一位的大功德。

  除了精舍以外,還有普台國小、國中、高中,所以,每一位除了護法護教,還有護學。中台山建好了、精舍建好了、學校建好了,中台山博物館也建好了。從過去到現在,大家捐贈了很多佛教文物、中華文物,典藏非常豐富,因此目前正在籌建中台世界博物館,從二○一三年八月一日開始動工,至今已經將近六個月了。工期共十八個月,目前施工進度已完成三分之一,預計明年三月硬體建設完工,下半年進行裝修,明年底或後年元旦落成。中台世界博物館的建設,不但提升中台禪寺的形象、品質,每一位的功德、福報也提升了。

除舊佈新迎新春

  除夕,一個是除舊佈新,一個是團圓圍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修行一個是理,一個是事。除夕時除舊佈新,把整個殿堂打掃得乾乾淨淨,莊嚴道場,這是事。家庭也是如此,平時每個人都很忙,到了除夕,把環境整理清淨,這是很好的文化。第二,檢討反省得失,有過就要改正。一個是得,一個是失。得,就是成功的一面。成功的地方要保留、要發揚光大。失,就是過失,一個是做人、一個是做事、一個是修行,要把過去的過失檢討出來,以後不要再犯,有缺點馬上改進。「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從今種種譬如今日生」,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歲月不留人,要把握未來和現在,廣集福慧資糧,發大心、發菩提心、發長遠心、發精進心、發慈悲心、發平等心、發無住心,護法護教,重新開始,家庭要做好、事業要做好,所有一切福德、功德,統統要做好。所以,除夕是很有意義的。

  其次是圍爐團圓。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發展、自己的事業,平時分散在各地積極奮鬥,都很緊張、很忙碌,到了年終要休息、要放輕鬆,要回家團圓。在除夕的晚上,家人、親戚朋友、師兄弟……大家心情放鬆,一起來圍爐團圓,敘舊、結緣,這是不容易的,所以這個文化非常地好。

  今天的天氣很好,太陽放大光明、很溫暖,帶給我們光明和能量。光明,代表我們的智慧。每個人都需要能量,能,就是熱能,代表我們的福德、禪定、慈悲。儒家強調「天時、地利、人和」,證明除夕是一個最殊勝的因緣。所以,今天大家共同在中台禪寺圍爐、慶祝,是一個大福報。佛經提到「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要結人緣、結佛緣、結法緣、結善緣、結歡喜緣,不能結惡緣。有了這些緣,做任何事情就會左右逢源;假使結了惡緣,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成功。

  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仗因託緣所生,都需要因緣和合才能成功。一個家庭要有善緣、要有歡喜緣,所謂「家和萬事興」;機關團隊、政府、宗教團體,也是一樣的,都要因緣和合。大家來中台禪寺發心修善積福、聽經聞法、修戒、修定、修慧、修菩薩行,有很好的場所,衣食住行都很安定,還有師父的指導、中台的道風,所有一切分工合作、分層負責,這些都是善因善緣。所謂「身安則道隆」,因緣和合,就能成就事業、家庭、福報、功德、道業,所以要結善緣、結佛緣、結法緣。

  古德說:「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果不生,不信但看寒江柳,一遇春風枝枝新。」冬天天寒地凍,樹的葉子掉得光光的;明天「一元復始」,春天開始了,有陽光、暖氣,草木都發芽了。了解這個道理,不管是做人做事、修行,不會虛度一生。

  佛法有四眾弟子──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和合組成一個大的僧團。我們在這個團隊當中一起來檢討反省、一起來發心,就能夠成就功德、福報、善法。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一切都是仗因託緣所生,菩薩行是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希望大眾本著過去的發心,更加精進,好的要繼續發揚光大;有了過失,要檢討反省、要改進,時時刻刻檢討反省,心當中就是一片光明。儒家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每個人都有過失,不要害怕。古人說:「聖人也有過去,囚犯也有未來」,聖人以前和我們一樣,只是現在覺悟了;囚犯也有未來,我們不要看不起他,不要看不起沒有聽聞過佛法的人,將來他的善根成熟了,聽經聞法,也會成為羅漢、也會是菩薩、也是未來諸佛,佛性是平等的。

  佛法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一切眾生都有心,經云:「凡有心者,皆當作佛。」假使沒有覺悟,不要說是「作佛」,連做人都不容易。覺悟了,就是始覺。每個人都有佛性,一個是本覺,一個是始覺。什麼是本覺?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個心,是本具的,每個人都有。雖然是本具的,裡面有垃圾、有煩惱、有無明,所以每個人都很苦,心當中都很空虛,感覺無聊、無奈,這就是不覺;只知道拚命追求名利財色,不擇手段,巧取豪奪,只有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生活、沒有心靈的世界,人生就顛倒了,死了以後與草木同朽。

  現在開始覺悟,就是始覺。開始覺悟了,除了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家庭倫理生活、功德、事業、兒女、財富、名位、身體以外,還有心靈,要檢討反省、要有慈悲心、要有謙卑心,儒家說「溫、良、恭、儉、讓」,要打坐、要誦經,心當中要返照,把煩惱化掉,保持慈悲、智慧、光明,這才是自己的真生命。

  諸佛菩薩具足兩種法身,一個是功德法身──「修一切善,無善不修;斷一切惡,無惡不斷;度一切眾生,無眾生不度」,要有福報、功德,等於儒家所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這是功德法身。第二個是清淨法身,要打坐、要檢討反省、要修善,要把心當中的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漏盡,化成菩提心、清淨心,把無明化成涅槃,心當中一片光明,得到自在,法身慧命永垂不朽。

  「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就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忽略了這念心,只有物質生活,「有面子沒有裡子,是空殼子」,穿得很好、住得很好,很有財富、名位,外表打理得光鮮亮麗,但是心當中很空虛、很煩惱,惡性循環。有些人認為,既然「心即是佛」,還吃什麼素、念什麼佛、打什麼坐?心好就好了!這樣的觀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半吊子」。如果心當中能夠淨又能夠定,檢討反省,化除煩惱,心當中又能夠安,一片光明,「有面子又有裡子,就是法王子」,可以繼承諸佛菩薩的家業。

  除夕,要檢討反省,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明天又是新的開始,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能做錯一件事情、不能說錯一句話、不可以起不好的念頭,心當中有了煩惱,要檢討反省,馬上剎車,這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個新的開始,人生就很有意義。

修德有功顯性德

  經云:「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想要知道過去生中種什麼因,「今生受者是」,現在所享受的就是過去種因所得的果;「欲知未來果」,不要去看相、算命,未來怎麼樣,就看你現在努不努力?假使現在不努力,未來什麼都沒有,三世因果絲毫不假。

  假使本著這些道理來用功、修行、做人做事、護法護教,成就自己的福報,每一位都是未來諸佛。每個人都有佛性,但若沒有覺悟也沒有用。我們在禪七時講,要「念念分明,處處作主」,要作自己的主人,心不要被外境拉跑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看到好的境界,知道就好,不要起貪心,這是順境。在逆境當中,要作主,要有定力、智慧,不要起煩惱,「謀定而後動」,就是作主,這念心要存在。否則,自己作不了主,隨著外在的環境而動,不知道東西南北,就會樂極生悲。佛法告訴我們要作自己的主人,這是最重要的,要學會檢討反省、知過改過,主人就會存在,這是一個開始。

  每個人都有佛性,雖然是本具的,還要有覺性、有善緣、有佛緣、有福德因緣,知道走這一條路,走進去了,就是始覺。繼續不斷地努力,起觀行,福德一天天地增加,煩惱一天天地減少,心當中的智慧、慈悲、喜悅一天天地充滿,這是「觀行覺」。繼續不斷地用功,跟菩薩的心差不多了,就是「相似覺」。

  眾生的心是粗中之粗,菩薩的心粗中帶細,如來的心細中又細,明察秋毫。一個人為什麼沒有智慧?因為心裡面的垃圾太多、妄想太多、煩惱太多,障蔽心源,心不淨、心不定、心不明,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昏昏沉沉、糊里糊塗、看不清楚。佛法告訴我們,要先掌握住這念心,從觀行覺、相似覺,然後再繼續不斷地用功,達到地上菩薩,「無明分分斷,真如分分現」,初地、二地、三地……十地,十地就是等覺,彌勒菩薩就是等覺菩薩。最後破無始無明,成就如來的果位。人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有一座寶山,透過努力都能成就這樣的功德。

  古德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們了解了佛法,就要去落實。師父已經把這些道理傾囊相授,大眾做一分就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一個是知,一個是行,要知行合一、解行並重。

  這些道理過去都講過,今天是除夕,溫故而知新。過去的就過去了,明天起每個人都是一個新的開始,要有新的成功、新的成果。最後祝福大眾吉祥平安,福慧增長,發菩提心,永不退轉!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