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中台广传








中台禅寺一百零二年度夏季学界精进禅七

文/编辑部

  《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禅”就是心法,依此心法净化及提升自己,就能达到佛的圆满境界;《禅门经》亦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本寺每年皆定期举办禅七活动,透过七日的精进专修,于心地上用功,以此反观自省,彻见本来面目。今年夏季学界精进禅七,于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四日举行,有一千多位来自美国、奥地利、泰国、菲律宾、香港和台湾等海内外精舍学员,把握难得因缘,回山用功。

住在佛家 以戒为本

导师 觉大和尚开示大众,修行就是要保持“知”的存在,经由闻道、悟道、养道,以破除执着,证得无上佛果。

  二十八日下午三时三十分,住持见灯和尚于五楼大禅堂主持洒净与起七仪式,宣说起七法语,场面庄严隆重。在起七茶会上,以“喝茶的人是谁?”提醒学员:修行就是要跳脱物质层面、精神层次,了解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禅七的目的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若能悟到这念清净心,喝的就是赵州茶,就能成为天地的主宰。禅七是众缘和合所成就,大众应当万缘放下,“听招呼、守规矩”,怀着知恩、感恩、报恩之心,在良善的法界中,作最大的努力,必能达到最好的成果。

  晚间八时,正式起香。首先,住持和尚藉由止观法门──数息观,教导学员调身、调息、调心的静坐要领,透过清楚明白的数息、观息,以降伏妄想、昏沉、无聊、无记之四大心病,安住于清净不动的这念心;行香时,则提醒大众“人在哪里,心在哪里”,如此静中养成,动中磨炼,处处作主,时时皆是悟道的契机。

  翌日上午八时三十分,住持和尚为大众正授八关斋戒,期以一日一夜、七戒一斋之受持功德,远离恶因,开启出世解脱之门。学员们在一日一夜的受戒、聆听开示中,沉淀身心、建立正知正见,为契悟自心更增助缘。

解行并重 目足相资

  住持和尚于开示中明示大众,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确立正知见。所谓“禅者,佛之心”,“禅”即是觉悟的心,这念心为万事、万物、万法的存在依据,含藏种种功德妙用,亦即我们的“真生命”。若能顺此心性之理,作为安身立命之处,就能随心满愿,这也是禅修的最大功德所在。《圆觉经》云:“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世间万物皆是仗因托缘所生,唯有认清无常的真相,面对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生住异灭,才有正确的认知;也唯有了解这念心不生不灭、本自具足的特质,修行才能直截了当。一切法门皆是契悟本心本性的助缘,一旦化除烦恼,就要放下所修的法门。修行就是要吃苦了苦,在因地上用功,大众藉由止观法门沉淀自心后,就要依着心地法门──中道实相观来用功,如此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必能明心见性,究竟成佛。

  禅七中,导师 觉大和尚慈悲开示大众:“道”就是大众听法的这一念心,为妄想、执着所障蔽。“修道”就是要破除我执、法执,藉由惭愧、忏悔净化身心,并由闻道、悟道、养道等阶段,断除三惑,转识成智,最后成就无上佛果。修行要保持“知”的存在,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见所有相皆是虚妄。古德云:“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寂寞清真之境,愈久转增趣味。”要能够“忍”,耐得住寂寞,一念不生。现代人只重养身,不知养心,殊不知身心不能分开。心净、心安、心明,身体自然健康,亦是真正地庄严自己。人除了物质生活,还有心灵世界,“禅”就是心法,要在这念心上用功,拔除心中的无明草,生命就无有穷尽。

  解七茶会中,住持和尚再次勉励大众,在禅堂中要懂得放下,一念不生;出了禅堂,回到家庭、学校及工作岗位,就要提起,善尽本分,时时坚住正念,随顺觉性,以中道实相之理来安身立命,在因上修福德、修智慧,广积福慧资粮,身口意三业清净,自然能显现本具性德,最终契悟菩提、涅槃。

  古德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经过七日的禅修淬炼,大众心怀感恩与法喜地踏出禅堂,寻得真正回家之路;透过对心性之理的进一层体悟,必能将佛法落实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觉察、觉照,愈走愈光明,愈走愈自在。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