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本寺恪遵佛制,於五月二十四日舉辦結夏安居受籌法會,隨後於五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二十一日(農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舉行結夏安居。安居首日,稱為結夏;圓滿結束之日,稱為解夏。安居期間,全寺僧眾剋期攝心,策進於道,非為父母、師長、三寶事,不得出界,稱為「三月結夏,九旬安居」。
依制結夏 策勵道業
|
|
安居受籌儀式莊嚴隆重,大眾至誠發願,清淨受持。 |
結夏安居起源於佛陀時代,為佛教僧團的重要行事,亦是禪宗叢林道場的清規之一。《百丈清規》云:「禁足安居,乃如來之儀軌;識心達本,是釋子之行門。」禁足,意在進道而護生。印度夏季雨期長達三月之久,且炎夏蟲蟻滋繁,為免僧人於山間林中禪坐、經行時,衣缽為雨水沖失,或於外出乞食時,踩傷眾生及草木新芽,佛陀因而律定結夏安居之制,使出家僧侶聚居一處,飲食、衣服、醫藥、臥具四事皆由檀越發心供養,僧眾得以摒除諸緣,安心辦道,更令護法善信培植福田,廣修供養。
五月二十四日上午七時三十分,於和合梵音中,受籌法會正式開始。全寺僧眾搭衣、持具,在住持見燈和尚的帶領下,至誠作觀頂禮,仰祈諸佛菩薩慈悲加被,於此九旬之中,精勤辦道,無諸魔障;同祈韋馱菩薩,願為擁護,令眾等內無魔嬈,外障潛消。
見燈和尚並於會中慈悲開示結夏安居制緣:安居者,形心攝靜曰「安」;要期住此曰「居」,策進心行,隨緣託處。夏安居是一個止觀的法門,止觀的法門就是對治我們心當中的煩惱,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心當中的煩惱表現出來就是知見不正、身口意三業不清淨,所以要透過種種的方便來對治。
安居制緣,乃因六群比丘行為上的過失,產生種種的後遺症,不僅道業無法提升,更招致譏嫌,故世尊以結夏安居作為對治。因此,安居法門也是戒法,大眾應如是觀,才不辜負自己出家修行,亦不辜負安居此一法事。
自住本心 法界安居
|
|
結夏期間,透過禮懺共修與學習戒律,大眾精勤於道。
|
安居時必須劃定區域以為活動範圍,稱為結界,故開示後依律進行「集僧結界」儀式。「諸菩薩為行菩薩道故,盡虛空、遍法界安居結界……」如是宣說安居大界相三遍後,隨即進行「安居受籌」儀式,集僧統計結夏人數。首先由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受第一籌,住持和尚繼而帶領大眾依序受籌,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受最後籌,大眾法師至誠發願:「金剛無礙解脫籌,難得難遇如今果,我今頂戴歡喜受,一切眾生亦如是。」「具足清淨受此籌,具足清淨還此籌,堅固喜捨無缺犯,一切眾生亦如是。」受籌儀式圓滿後,第二天正式開始結夏安居。僧眾受具足戒後經過一年結夏安居,即增長一歲,此為出家人計算戒臘,以定長幼次序之法。
九旬安居,是精勵道業的勝緣。本山及海內外各精舍分院每日恭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上報四恩、下濟三有。本山亦開設戒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等佛學課程,令大眾研修教理,端正知見。同時透過《梁皇寶懺》共修,懺除宿業,清淨三業。此外,自六月開始,更舉辦供佛齋僧法會、星燈營──大專青年禪風體驗營、小星辰兒童禪修營,以及夏季學界精進禪七,藉由豐富多元的弘法因緣,磨鍊心性,俱增福慧,落實夏安居的真實意義,圓滿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