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
编辑部整理
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心。如果爱心当中有智慧,就能得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相反地,如果过于溺爱,就可能产生副作用。所以,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思想就是“中庸之道”,无过与不及,因为管教太积极,会使孩子产生情绪无明;太松了,会使孩子懈怠、放逸,二者都不适当。
揠苗助长 适得其反
过去曾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农夫看到自己的稻子长得又矮又瘦,心当中很难过,整天想着:“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稻子跟别人的一样又高又壮?”他忽然想到一个方法,就到田里面把自己的稻子往上拔,让每一棵稻子都变高了,心里非常欢喜!不料,第二天到田里一看,稻子全都枯萎了,这就是因为过分求好心切揠苗助长所产生的结果。
佛经里有一个“愚人吃盐”的故事。有一个乡下的人到亲戚家里,这位亲戚很久没有和他见面了,于是准备了很好的饭菜来款待他。其中有一道汤淡而无味,主人就叫他的太太拿些盐来放到汤里。乡人吃了,觉得这个汤特别鲜美,心想:“这个盐巴实在太好了!”便向亲戚要了一大包盐回去。
乡人回到村里,到了吃饭的时候,就吩咐他的太太把盐放到菜里。他想,这盐巴只放一点点就很好吃,如果放得多一点一定更好吃!于是把整包盐全洒到汤里、菜里,结果咸得不能下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
无过不及 恰得其中
释迦牟尼佛有一个弟子叫作二十亿耳,有一次,二十亿耳诵经的时候很悲切、很激昂,释迦牟尼佛听到了就对他说:“你诵经这么悲切,心中一定有很多烦恼,为什么起这些烦恼呢?”二十亿耳尊者说:“世尊,我出家修行很久了,看到别人得到三昧,乃至于成道、证果,而我不但没有成道、证果,连三昧都得不到,所以自己觉得很悲伤,心也静不下来,诵经也诵不下去了,请世尊慈悲开示。”
佛应机施教,问他:“你还没出家以前从事什么行业?”二十亿耳尊者说:“世尊,我没出家以前是弹琴的。”佛就问他:“怎么样才能把琴弹得很好?如果琴上的弦太松了,有没有声音?”二十亿耳尊者回答:“世尊,弦太松了,根本弹不出声音。”“那么,把琴弦上得很紧,声音好不好听呢?”尊者回答:“世尊,弦太紧了也不好听,甚至会断掉。”于是佛说:“修行也是一样,心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懈怠,太紧张容易生无明、起烦恼,反而定不下来;太松了,这个心又容易懈怠、散漫。所以,心应该保持不松不紧。”尊者听了佛的开示,心很快就定下来了。
无论是教育子女,或是自己作学问、学任何东西,都应该保持不松不紧的态度。在儒家称为“中庸”,佛法称为“中道”。“中庸之道”就是无过无不及,以中庸之道来教育子女,子女一定能有所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