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本期主题:善知识







道不远人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桦法师



  孔子欲问道于老子,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然而,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子,老子仅是交给孔子一张地图,规划了一些参访古迹及景点的路线。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感到诧异。但是,当孔子真正按图索骥地实地考察,透过参访的潜移默化,先秦道统的轮廓样貌,具体地在脑海中建立起来,孔子最终体会了老子的用心。

因上播种勤灌溉

  跟随着导师 觉大和尚修行,期待着什么样的修行生活?是否执着于事相上的见到 导师、听到 导师的叮咛才算数呢?出家至今, 导师虽未时时在自己身边,生活周遭却处处流露着 导师的教诲。中台世界的每一处,无不呈现着 导师的用心和努力,弟子们的心中都知道: 导师是无处不在的。而一趟行旅,让自己更宏观地见识到 导师的慈悲与智慧。

  参观普台高中,建设品质的精良不在话下,从 导师重视“教育”的这一环,更呈现许多意涵和启示。中台建设之初,为培育僧才,创立中台佛教学院;同时,陆续于台湾及海外各地设立精舍,于滚滚红尘中,接引有缘大众;有感于教育须从小扎根,于是建设普台国小、国中、高中。于世、出世间,都能深刻感受 导师在因地上耕耘教化之慈悲愿心。

  事实上,以功利的角度来看,从事教育所投注的金钱、时间、精神、体力最多,而成效却不是那么立即与显著,中小学的教育尤其如此。试想,要等待种子发芽、长成大树,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呀!从菩萨的悲心愿行来感知, 导师实是用心良苦!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要使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繁荣,拨乱世而反之正,务必从根本做起,而基础教育正是根本中的根本!不躁进、不慕求眼前的利益,一步一脚印地踏实走着,在因地上辛勤耕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小树苗即能茁壮为昂然挺立的大树,成为世界、国家的中坚栋梁!

和光同尘化群机

  由于深刻感受到 导师对教育的重视,因此愈发地珍惜在学院薰修的因缘,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发愿成为 导师的千手眼,荷担如来家业,利乐一切有情。

  此时,脑海浮现九十七年底配合埔里镇十二年一次祈安清醮的“冬季万人斋供法会”, 导师是如何看待因缘、形随运转呢?从供斋现场的楹联:“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胸襟何等开阔!连续五日的斋供,虽是“无限量免费供应”,菜色却不因此随便,除了基本的饭菜之外,另有炒面、炒米粉,而热汤、甜点更是一应俱全。五天下来,成就了六万多人次吃素功德。

  当大众汲汲于名利,不断计较、筹量着聚敛自己的财富时, 导师却逆向地以身教示现:“施比受更有福。”只问众生是否得度,至于“如何方便?”“是否有利?”却往往不是考虑的重点。从无私的付出中,成就了殊胜的法缘,种下众生未来得度的种子,这是慈悲,这是智慧!

应机接物尽是道

  走在中台世界的每一寸土地,触目所见皆是 导师的高瞻远瞩。步履其中,不禁想到:“兄弟上山,各自努力。”自问:“是否找到了修行的路头?”看着中台的各项建设逐渐具体落实,看着大众在此找到生命的方向,回首自己出家后的成长和改变,自己更加坚定:修行是一条绝对光明的路,从 导师修行有功的示现,更明白修行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然而,外在的一切终归坏空,思惟着 导师“做而无做”的提示,何以明知一切皆是虚妄不实, 导师仍辛勤地创造因缘,大作梦中佛事?中台世界已有许多的不朽成就,任一项都是奇迹,而我们却仍不断地创造下一个奇迹,这是为了什么?忽然间体悟到 导师教化的深意──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藉由事相的方便,一次又一次地去启发、去契悟那当下不生不灭的灵知灵觉。这条路,走对了!

  导师帮我们把路都铺好了,身行实践、心行觉知,一切法遍一切处,道不远人,宝藏即在咫尺间。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