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27 期 |
|
本期主题:平常心 |
人生处处是春风
文╱普善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曲 曾经看过一段趣闻:有个人被某家报纸诽谤,他的好友赶紧跑去找他,想安慰一番,他却平心静气地反过来安慰好友说:“别理它!买报纸的人有一半不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那篇文章的人有一半不会去读,读了的人有一半会读不懂,读懂的人有一半不会相信,相信的人有一半是无关紧要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周遭,有许多人总是那么轻易就发怒,尤其是当事情攸关到个人面子或名声时,能以平常心淡然处之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平淡自是常 未学佛时,不仅不知不识何谓平常心,更不知道如何将平常心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当前竞争激烈、变化瞬息的社会,为人父母的我,过去在面对儿女的学业时,担心的是成绩,总是在分数上斤斤计较,由于过高的期待,以致常用权威性的口吻对孩子作不合理的要求,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不言可喻。自从学佛修行发惭愧心之后,无明火渐渐不易生起,开始懂得以平常心看待儿女的教育,用关心代替担心,因为担心只是多余的折磨;开始用商量代替权威,因为权威是不智的手段。在懂得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之后,亲子关系随之改善。 在职场中与人相处,也尽量以“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作为自己在为人处世上努力的原则。透过平日的薰修,将佛所说世间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多加思惟之后,更加懂得本着平常心做人做事,不刻意追求、不争功诿过,依“老二哲学”缩小自己,不强出头;懂得成功不必在我,知所进退。因而,始终都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遇缘则有师 曾经,由于自己修行功夫不够,在道场中与师兄们共事时心生我执,因彼此意见不合而陷入互相争论对错的泥淖中。事后,思惟法师平日的教导,体悟到:一旦心有所执,不论有理无理,皆是烦恼、皆是苦。于是,主动向对方释出善意,缓和了尴尬的气氛。自己也惭愧当下觉性不够,无法马上生起古人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广大心量。 感恩三宝住世,感恩法师苦口婆心的劝修,让我看到自己身、口、意业的不圆满。所谓“遇缘则有师”,一切反省都显示自己今后更要向内检讨、改过迁善,时时照顾好这念心,让这念本具的慈悲心、智慧心返本归源! 学佛前,因不明白佛法的道理,常起颠倒妄想,所以心中烦恼不断。学佛以后,佛法告诉我们世间的真相及为人处世的方法,有了智慧的观照,不再迷执,能够看破、放下,心也就慢慢地清凉自在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自然知所取舍,并懂得知足常乐,彻底落实中台四箴行“敬、慈、和、真”,人格、道德与生活品质自然获得提升。 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便能保有一颗平常心。能做到逢苦不忧,遇乐不喜,就不会在人我中分别,患得患失,因而达到“八风吹不动”,那么,人生处处是春风,处处是净土,处处是好山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