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本期主题:在细行中觉醒







如实观照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庾法师



  所谓“见微知着”、“一叶知秋”,是指看到微细处便可知其背后所代表之意义。看到落叶,就知道秋天到了;比喻从细微的言行举止,就可以推知一个人内在的品德涵养和礼仪修持。修行人不仅应有三千威仪,更要有八万细行。

  细行,是在微细处的行持。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之间,一切行为都能谨慎、恭敬以对,细心而不粗糙、粗暴。有威仪、有细行,所代表的是觉性时时刻刻存在、分分秒秒彰显,言行合于法度礼节,进退住止随顺时节因缘。儒家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因此,细行就是觉性,觉性即是道。

细行与修行

  进一步分析,细行也是慈悲心。例如,回寮房时,轻轻关上房门,不打扰邻居的安宁。

  细行也可以是恭敬心。例如,上课时为教授师准备茶水,注意水温不过冷或过热,水量不多亦不少。

  细行,也是持守戒律。如遵守学院规定、禅七保持禁语,以及不犯身口意三业等。

  细行,也可以是布施。如使用公共设施时,能礼让他人。

  用心想想,其实细行就是修持六波罗蜜,细行就是觉性现前,通一切时,遍一切处。若能心细,则昼夜六时恒常吉祥。


细行与慎独

  细行,更不分人前人后,随时表里一致。所以,儒家强调“慎独”的功夫,独自一人时,更要谨慎自己的心念。《中庸》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在所谓“不睹、不闻”处,唯有细心、细行,才能深刻省察、觉醒;如果心存粗糙、觉性昏昧,就容易在不睹、不闻处放任私欲与习性,修行也就容易偏离正道。因此,对君子来说,没有比隐暗之处更明显可见,也没有比微细之处更显现无遗。君子透过这样细腻、深刻的涵养功夫,就能成就观察缜密、明察秋毫的智慧,与修行者观照起心动念的道理是一致的。

  由此可知,愈是平常、不起眼的小事,如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或是无心的一个小动作,愈是修行最实在的下手处。

  凡夫眼高手低,拣择轻重、大小,所以修行总是浮浅而进进退退;佛菩萨不舍一切小德小善,所以能众流归海,既深且广,觉性遍一切处而光明朗耀。子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对于平常的德性,努力实践;对于平常的言语,谨慎检校。古德云:“能矜细行,则性真日笃;能谨迩言,则情伪日远。”又云:“庸德自肯行之,则成就大德;庸言不能自察谨之,则成大害。”

  修行,从来没有离开生活的点滴,懂得在见闻觉知处下手,微密观照威仪细行,不拣择轻重大小,不昧人前人后,始终如一,必能从二六时的细行中真正觉醒。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