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本期主题:共修的力量









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文/普眼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量

  
   相信很多学习禅坐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初初开始一个人独自练习,坐不了多久,就会腿酸、腿麻,甚至有痛入骨髓而难以忍受之感;但若是在禅堂中与大众一起共修,此时腿的酸、麻、痛现象,却似乎变得不再那么严重,而且可以坐得比较久。何以如此呢?为什么我们的忍耐力会增强了呢?相信大家都会说:因为共修的缘故。

 从来没有打过禅七的人,相信对于长达七天、每天十支香的时间安排都会感到害怕,因为,实在很难相信自己有办法完成它。民国八十三年,笔者第一次报名参加中台山举办的禅七,那时的心忐忑不安;过程中,心中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实在是有欠考虑,家里的沙发这么舒服不坐,却笨得跑来这里受苦,而且,这个苦,还真是苦!令人既意外又欣慰的是,自己竟然忍过了七天!解七时,体验了这一生第一次“法喜充满”的感受;对于“吃苦了苦”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这样的经验真是弥足珍贵,不禁令人赞叹:共修力量真不可思议!

皈依三宝 具足众缘

  共修的力量就是这么大!因为,它具足了学习佛法所应该重视的三项条件:目标、工具、师友。无论学习、研究任何事物,这三项条件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佛学上称之为“三宝”:佛(目标)、法(工具)、僧(师友)。由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何以想要学佛的人,都要先皈依三宝。

  每一个人学习佛法的目的、动机或有不同,但学佛的究竟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成佛”。“佛”为“佛陀耶”之简称,乃印度梵语之音译;中译为“觉”。一个具有“觉性”,又能“觉察”、“觉照”,进而“觉悟”的人,就是一位“智慧的人”。这是学佛的目的,也是最正确的人生目标。

  在学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因缘、根器、喜好不一定一样,相应的入门途径也就有所差异。但是,不论其间殊异为何,有一个共同的关键标准,就是要选对方法。佛法,就是学佛者必须选择的正确学习工具。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儒家名言清楚明白地指出共修的重要性。此外,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能够无师自通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因此,每一位佛弟子必须时时提起觉性,一定要亲近、跟随具有正知正见的人。清净的出家僧众,抛弃世间名利财色的俗染,秉如来教敕,严持净戒,专致一心于弘扬佛法,并以绍隆圣种为使命,是为“住持僧宝”,正是我们要亲近的良师。

和光同尘 同舟共济

  每一个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人生,每一个人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光明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发大乘心的行者就必须在人群中修行,参与共修的重要与必要乃不言而喻。佛教僧团的六和敬中──“身和同住、戒和同修”,正揭示此一旨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能够长存,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建立了僧团的共修制度。共修,使个人在修行过程中,不易懈怠放逸;由于大众和衷共济,也免除事事需要个人自理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共修具足学习所需的──目标清楚、工具正确,又有志同道合的友伴三项条件,修行容易成就,也才不会走远路,更不会走错路!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