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23 期 |
|
中台广传 |
中台禅寺九十八年度夏季学界精进禅七 文/编辑部 本年度夏季学界精进禅七于七月三日至七月十日举行,海内外人士共九百四十人参加。 七月三日下午四时,住持见灯和尚于五楼大禅堂主持洒净及起七仪式,场面静肃庄严。起七茶会中,住持和尚提示禅堂规矩及生活公约,让学员们在清净、安宁的环境中,放下万缘,心无旁骛地专注用功。茶会中,住持和尚并为大众开示赵州茶的意义及打禅七的目的。晚间八时,正式起香,住持和尚教导静坐的要领、行香的方法及数息观。 翌日上午九时三十分,住持和尚为大众传授八关斋戒。律云:“戒是定之体,慧乃定之用。”学员受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为七日禅修增益殊胜功德。随后,由中台男众佛教学院院长见桅法师讲授八关斋戒。除了戒文释义之外,见桅法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说明静坐的要领、数息观息等法门,以及善调身心的重要性。见桅法师并以〈达磨二入四行观〉中的“理入”,以及六祖大师度化惠明的一段公案,阐明禅门顿教义理。 住持和尚于开示中开宗明义指出,一切方便皆是契入本心本性的助缘,修行最重要的是明心见性。因此,禅七期间直截了当安住心性,修中道实相观。听法的这念心时时刻刻存在,保持清楚明白,即是安住。这就是心地法门、圆顿止观,也是修行的真正目的。 世间万法皆是生灭变异的无常现象,唯有本具的觉性才是不生灭、不动摇的。无明、妄想,如空中之花、水中之月,不需理会,任其来去。依照永嘉大师〈四料简〉:“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的原则来用功,这念觉性不离当下,时时刻刻存在,就是理入,就是转识成智、正本清源。悟到这念心,就找到了活水源头,一生受用不尽,生命就会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禅宗祖师说,不迷就是悟。建立正确的观念、知见,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觉。了解道理只是知道,必须知行合一,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悟道有如初一的月亮,悟了之后,仍需时时刻刻保持觉性的存在,此即“保任”。烦恼、无明减少了,云开月现,自性的光明就会逐渐显现。而按照心真实的相貌、规则来安住,就称为“随顺觉性”。
信,有正信和迷信之别。假使没有信心,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力量。所以,信仰宗教必须要有智慧的信心;没有智慧的信心,就是盲从,就是邪信、愚信、迷信。所谓智慧的信心,不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所信仰的道理才禁得起时代的考验。 世间万法离不开因果的法则,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都要从因地做起,有因必定有果。因此,学佛第一步要正信因果。现在因,未来果。现在对治烦恼,将来的果报就是解脱果、如来果、无上菩提果。 陶渊明诗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每个人心当中都有菩提苗,但一般人多半都在妄想、昏沉、无明当中,因此,必须要对治。心当中觉悟了,就有了锄头,能把心当中的无明杂草除掉。禅七,就是悟佛的心要。这念心不但不动不摇,还要清楚、明白、作主,这就是佛的心,就是定慧等持。 第二,要正信事理。打七,是事;依据善知识的开示用功,心清净了,好香现前了,就是理。理,就是菩提心、无为心。无为心现前了,就能成道证果。 导师以永嘉大师〈证道歌〉:“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强调事理一如的重要性。每一个法门都有事、有理,无论修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念头在活动。有念,就是生灭,就是世间;无念,不生不灭,就是出世间。 现代人主张高EQ,佛法强调不但要善调身心,还要能作主;不但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更进一步控制自己的心念。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修善止恶。进一步,不但恶念不起,连善念也不起,因为这念心是清净心、无住心、真空心、妙有心,《六祖坛经》所说“有念念成邪,无念念即正”,就是这个道理。 导师于开示中以抚尺敲击香案,令大众明了闻性并不因声尘的有无而生灭,说明自性不生不灭的道理。除了正信因果、正信事理,还要正信人人本具佛性,不假外求。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是理上开悟了,方向正确了。在禅堂里是“静中养成”;出了禅堂之后,就要“动中磨炼”,在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净化自己,看看这念心禁不禁得起境界的考验。因此,修行没有别的,就是要“坚住正念,随顺觉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一条菩提大道! 无论是初学或老参,依循着禅七的行程及用功的法门,浩浩境风不再为扰,妄想和散乱逐渐歇下,清明之心初露曙光。追求物质化的世代,导致精神文明的衰弱,即使是环境保护、个人养生,仍是物质层面的努力;佛法强调“万法唯心造”,明白这念心,才是真正的心灵环保、心灵养生。八天当中,学员们藉由觉察、觉照的功夫,为自己的心灵把脉,为人生进行彻底的改造,让自己走向真正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