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本期主题:广学多闻







 

永为摆渡人

文╱普田精舍住持 见缕法师


   这是一个号称知识与科技爆炸的时代,走在潮流的尖端成为人人向往与追逐的目标。然而,由于它过于绚烂耀眼,使人睁不开眼、看不清楚,令许多人于此迷失了生命的方向。

  于是,放眼天下,人类并未因知识、科技的提升,得到更多的福祉与和平,反而因利欲的薰心,演成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国与国之间的强取豪夺,带来无止尽的战乱与苦难。这些动荡不安的现象,虽说是大众共业所形成,追根究柢,乃是你我内心世界所反映出来的。

大心领航度群机

  《大乘起信论》云:“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佛法告诉我们,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吾人自心所变现,因此,诘其根源,心病故有苦;要想离苦,必须从心改变,如《仁王般若经》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菩萨要发大心,方能带领自己和众生出离无止尽的苦海。大心,便是“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同发之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药因救病出金瓶,菩萨若欲引度众生,永离烦恼,成就佛道,就得学习无量法门,如《八大人觉经》云:“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例如,医生能救人命,但若只会医治某一种疾病,面对其他病痛,或是眼疾、或是骨折,全部施予同一种药物,如何疗治病人?假使通达各种医术,才能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之功效。

  医生救人,佛法救心。因为人心是造成祸乱的根源,是以菩萨为度众生,必得向五明处学,无论内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工巧明,都是度众之资粮。孔子亦曰:“君子不器。”君子之学,不像器具那样限于一种功用,必须成为真正的通才,具有多元的才识,方能应机施教。

  诸葛亮曾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唯有广学多闻,方能出奇制胜。打仗犹知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何况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菩萨广学八万四千法门,学不疲厌,方能带领众生挂铠作战,降伏烦恼魔军,成就佛道。

  佛陀时代,有一名弟子因修行想成就的心太过急切,夜半诵经的声音十分悲哀,想到佛道难成而思悔欲退。佛陀知道后便去看这名弟子,问其出家前从事什么行业?弟子回答:“爱弹琴。”佛陀乃应机说法,如果琴弦太松,则弹不出音声;琴弦太紧则易断,不松不紧方可弹出优美的音乐,修行之道亦复如是。以善巧方便智慧,才能真正化导无边之众生。

为度自他愿勤学

  智慧之成就,源于菩萨发自广大悲心的学习,诚如孔子所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为学要勤奋、要敏捷,即能遍学如尘沙般的法门,饶益有情。冉求曾谓孔子言:“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告诉他:“非不足者,中道而废。”学习,千万不要画地自限,有愿心、愿力,则有无限可为。

  禅宗初祖达磨大师初至中土弘扬佛法,不料却与梁武帝话不投机,于是离开南方,北渡长江至少林寺。来到江边,无一艘可渡江的船。江水涛涛,淹没不了其悲愿,达磨大师利用芦苇造了船,渡过长江,在少林寺后山石洞中面壁静坐长达九年。直待慧可大师前来求道,于是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在中国大放异彩,耀古烁今,法脉至今远流不绝。

  一艘船,是工巧之明。菩萨于诸法门学习,不舍一法,哪怕只是一个造船的技术。今日渡自己过江,而他日,渡万万千千的众生从烦恼此岸,乘风破浪翻越苦海,航向涅槃解脱彼岸。而无明黑暗苦海中,唯以佛法为灯塔。此知见之灯,需靠菩萨发广大心,精勤学习,方能以灯传灯,光光相照,为众生作正知见,永离生死。

  佛弟子应有承续法王衣钵,誓学无量法门之愿心,如观音菩萨具百千手眼,施正法药,解一切众生苦,拔济有情。学贵专心、愿心,有志者事竟成。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不是不能,而是不学!愿永为一名摆渡者,自渡渡人,发四弘愿,今日自度,他日亦度万千众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