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本期主题:以病苦为师







 

人间菩萨

口述╱普仁诊所院长、中台禅寺女众部副住持 见术法师
编辑部整理


   对一般人来说,生是喜悦的,老、病、死是痛苦的。然而,无论是贫贱或富贵,无论是自己或他人,或早或晚,都免不了得经历这些过程。对修行者而言,面对每天不停上演的“生、老、病、死”,医院不啻是一处警觉无常、参究生死最好的道场。

  在医院里,有一些看起来平凡不过的人,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谱成篇篇动人心弦、庄严的生命乐章,这些不平凡的心灵,为我们度己度人的菩萨道,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力量。

用感恩代替怨尤

  曾经有一位开小杂货店的老板,过着平淡知足的生活,他常利用闲暇时间发心至慈善机构担任义工。罹患B型肝炎的他,也定期至大医院追踪检查。三年前,虽然发现肝脏有一处阴影,院方却没有告知他及给予治疗。后来,受背痛所苦的他就医时,才发现B型肝炎已变为肝癌,且癌细胞已转移至脊椎。

  有一回,朋友问他:“你会不会对当初医生没告诉你肝脏发现的阴影而气愤、不平?”他回答说:“不会,其实我很感恩那个医生。”友人问:“为什么?”他说:“他让我觉得我自己没有生病,快乐地过了三年,也让我得以在那段时间,去南亚海啸灾区发心赈灾。”又问:“那你会不会觉得现在不能继续发心,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他说:“我还是觉得很感恩,因为最近有人拿了一些佛学书给我看,虽然我现在不能修福报,可是我可以静下来修一点智慧。”多么令人动容的一段对话!

  当病况危急时,他仍不愿意开刀,因为他希望保留完整的身体,捐给医学院作为大体老师,供解剖教学之用,贡献他人。后来,他的情况持续恶化,感染、失血等陆续出现,临终时,他放下已经坏散的身体,不再急救。他对这一生毫无遗憾,深感这辈子能这样充满着希望,并带着家人做这么多好事、帮助这么多人,是一件充满感恩的事。

以平静取代悲伤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一百零三岁的老伯伯,他的个头高大,神色平和。由于肺炎的状况不稳定,虽然都是些小毛病,但一直无法出院。他们一家人都很和善,看起来也有一定的教育水准。

  这位老伯伯虽然没有办法清楚地讲话,病程中许多指数也起伏不定,但他始终都很详和、很平静。有一天,我问他儿子:“你父亲这辈子做了很多好事,对不对?”他的儿子说:“嗯,我父亲以前在重庆的时候当大法官,曾推动通过冤狱赔偿法,光是那一年,冤狱得以平反、被放出来的就有一百多人,而且父亲一生都很清廉,做事情也很公正,在司法界,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竖起大拇指,非常地尊敬。”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伯伯是前检察总长,他得到了国家颁发的终身奉献奖。

  后来,他的病况陷入危急,但他仍然是一派安然,他的家人自海内外赶了回来,聚集在病榻前。不久,病房中竟传出歌声,是老伯伯最喜欢的“高山青”。后来,他的儿子告诉我:“父亲不希望我们对老病死这些事太难过,所以我们用他最喜欢的这首歌送父亲最后一程,并用一首‘珍重再见’,祝福彼此未来有缘再相见。”他的父亲就在歌声中安详地往生,全家人没有一个人哭泣、难过。他们是用祝福的心,祝福父亲未来的旅程走得平安,走得像这一生一样安详自在。

  这位令人尊敬的长官,将生命中的重大波澜,化成轻盈的涟漪,就像一艘轻舟,优雅地在湖面上滑出一道淡淡的水纹,随后又归于平静。

黑暗中看见光明

  学佛的医师和一般的医师不同之处在于不仅仅要医好病人的色身,更重要的是希望将生命的真相传达给病人,减少病人对老病死苦的恐惧。但是,从习医、实习到成为专业医师的过程中,与其说我们用药物治愈了病患,不如说病患用苦难教导了我们极为可贵的人生智慧。

  佛经说,心念的力量,可以转苦缘为乐具,这不惟是一种理念,更可以用生命来实践。这些以病为师的人间菩萨,适足以让身边的人、乃至一切有缘的人感动,并以他们为师……。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