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14 期 |
|
本期主题:自信不离自性 |
自信的根源
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彦法师 多元价值的新时代,自信的基石,将定位何处? 自信,应该构筑于个人的能力与拥有的资源,或是根柢于一份坚定的信念? 物质世界的叹息 偌大的广告看板,竖立在城市的街头,吸引着来往行人的视线。看板中年轻俊美的模特儿仿佛亲临,持着时尚手机,凝视远方,展现自信笑容。似乎只要透过一片轻薄的通讯设备,一切随心所欲。于是,环视街头,年轻人就如同复制在人间的广告造型,来回穿梭。物质的自信,外表的自信,在青春的语言中,喧嚣了起来。 但是,当风华不在,过时的款式与龙钟的老态,是否将悄悄地带走喜悦的丰采? 全球媒体聚焦世界的领袖,侃侃演说着重大的决策,庞大的智囊后盾,汇集学术与政治两界的精英,雕琢一字一句,掷地铿锵。于是烽火,烟硝地球两端。民族的恩仇,战争的残酷,透过媒体,烙印在每一双眼里。 厚实的经济、科技、军事与学术的资源,是世界领袖自信的堡垒。然而,在全球悲悯的垂念中,这堡垒,围绕着叹息。金字塔上的自信,为人类带来了真正的希望吗? 智慧正气的自信 也许古人的智慧与正气,让我们对于自信的定义,有着不同的思维。 赵惠王时,秦昭襄王获悉赵国得到了至宝和氏璧,便欲以十五城池换取此一美玉。赵王知道秦国并无诚意,却畏于秦国的军事力量不敢不奉上和氏璧,于是派蔺相如怀璧出使秦国,期能保全赵国不受欺侮。 正如所料,蔺相如将和氏璧呈给了秦王,秦王却递给旁边的美人赏玩,丝毫没有理会站在下面的蔺相如。见到秦王高高在上,享受着旁人的欢呼,蔺相如便清楚地洞悉到秦王无意实践诺言。于是,他假言要指示璧上的瑕疵给秦王看,拿回了和氏璧。接着说:“平民的相交,尚不会互相欺骗,更何况泱泱的大国!赵国不愿为了一块和氏璧,就违逆强秦,所以赵王斋戒五天,令我亲送此璧于庭上,这正是因为尊敬您大国的威信!但是我今天所看到大王的庭上,礼节竟是如此地鄙陋,并以美女的嬉笑,戏弄着身为使臣的我。大王,您并无诚意遵守诺言易城,所以我取回了此璧。如果大王苦苦相逼,那么今天我将会让自己的头与此璧一起碎裂在庭中的大柱上!”就这样,秦王退让了,蔺相如也将璧玉送回了赵国。秦王畏于蔺相如的正气,也担心杀害蔺相如将损及秦国的名誉,所以对于豪夺和氏璧一事,就此罢手。 细细思惟,蔺相如所说的话语,不过是最简单的诚信、礼仪之道。但是,如果易地而处,我们可以凛然地在秦王将士面前如此表现吗?蔺相如在出发前,向赵王许诺,如果无法易取十五城池,必将完璧归赵。最终,他以千古颂扬的正气与智慧,圆满了他的自信。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份保卫家国人民的志愿,不惜以身命为代价;一份笃定的沉着,进退应对中,不为强侮威吓。相信,如此的双翼,正是蔺相如自信的根源。此外,蔺相如出使回国后,受到廉颇的嫉妒排挤,仍能忍辱为国,衍生了“负荆请罪”的佳话,更为自信留下了谦卑的注脚。 无住生心的自性 儒家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外在的物质、权势与地位,终将灰飞烟灭,依靠于外境的自信,也终将失去。相对地,古贤的志愿与定慧,为国奉献的牺牲与待人处事的谦逊,如活水源头,力用无穷,终不可夺。于是,自信从大我的精神中,孕育茁壮。 蔺相如的典范,是后人的圭臬。更进一步,我们要将这样的慈悲与愿心,以及忘我为人的无私胸怀,扩及到一切众生。如此的福慧愿行,将会带来真正的力量,令内心充满光明与平静,也能利益广大的有缘众生。利他中无有人我得失,也就是《金刚经》所云的“无住而生心”。依此而行,日久功深,便能契悟到佛法的最高真理──菩提自性。此时,一乘任运的心性,含纳十方三世,又不为时空所束缚,具足神通妙用。自信,便在万德庄严的自性中,耀然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