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本期主题:善方便









深心平等度群生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二年级 见缕法师

  
   《增一阿含经》中有这么一个公案:一位比丘很久没有见到世尊了,因此决定前往世尊教化的地方。一路行来,甚感疲惫,便暂时于树林下安禅静坐。此时,优填王偕同夫人及五百名侍女至林中打猎,正好遇见这位比丘,即命令道:“赶快为我说法!”优填王心里想的是:“如果为我说法,我就供养你一辈子;如果不说,当下就杀了你!”然而,这位比丘始终默然。幸而树神适时变现鹿群,优填王便舍比丘逐鹿而去。

  比丘见到世尊后,世尊问他:“优填王希望你为他说法,你为何不说呢?”比丘回答:“此王凶暴无有慈心,不与佛法相应,因此不说。”世尊语重心长地开示道:“衣服脏了需要清洗,人的心染污了,更需要佛法洗涤尘垢。因此,当以方便,行慈悲喜舍度化一切众生。”这就是佛陀不舍一众生的悲怀,也是有教无类的精神。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善恶贤愚,都不能舍弃以平等心度化众生的任何因缘。

  众生困于生死海中,莫不想从中寻求解脱,佛法的真理就像黑暗生死海中的灯塔;但是,佛法对某些人来说,似乎太深广、太难行持,于是趑趄不前,始终无法踏入这座宝山。实际理地,虽不立一法,佛事门中,却不舍一法,殊不知佛法三根普被,一旦得入佛法大海,汲引一滴即可受用无穷。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能够解救二十一世纪灾难的,唯有中国孔孟思想和大乘佛法。”因此,欲令众生入佛智海,就得广开方便,随着时节因缘、众生根机,作最适当的接引。

随机引导非强力

  颜渊问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便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樊迟问仁,则曰:“爱人。”答案虽有多种,但仁的真理只有一个,便是导归大公无私之心。此即如佛法所说的“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藉由种种方便善巧,透过循循善诱,希望众生由迷转悟,得到解脱。

  如何以悲智善开方便?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为了接引众生,得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中台禅寺在 导师悲智双运的领导下,以“小星辰儿童禅修营”接引小朋友;举办“星灯营”,接引大专学生;年度精进禅七,接引社会大众。而广设于世界各地的精舍禅修班,有国语、台语、英语……,乃至创造不同的因缘,巧把尘劳作佛事,以艺文班、梵呗班、插花班、烹饪班、书法班等作为广度众生的方便。精舍以各式各样的活动,吸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众生。这一切,无非是为了让大众亲近道场,对三宝生起一念欢喜恭敬的心,结下清净法缘,便在心中种下一颗菩提金刚道种,哪怕成熟因缘尚远,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双运悲智度群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为了达到教化目的,可以不拘小节善开方便,但其中若缺少了慈悲与智慧,积小而成大,则易于流俗。因此,必须悲智双运。纯有慈悲,没有智慧,只有俗谛,没有真谛,与世人无别;纯有智慧,没有慈悲,只有真谛,没有俗谛,则水清无鱼,曲高和寡。二者皆无法接引众生。

  古德云:“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相信,再刚强、再难调伏的众生,在菩萨的悲智坚持下,必能回心向善,永离生死!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