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10 期 |
|
本期主题:善方便 |
瓜熟蒂自落
进入中台禅寺建筑大门,最先欢迎我们的是弥勒菩萨。菩萨笑得开心,众生皆大欢喜,这是浩瀚佛藏世界带给来山游客的最初印象。“中台禅寺广无边,个中玄妙说不完”,说顿、说渐,岂止八万四千法门?想不到开门见山的一法,竟是菩萨的微笑!这一抹微笑,不仅是方便法门的极至,更是入世的关怀及慈悲;这一抹微笑,终让形而上的法幢高义,亲切地流布俗世。不禁让人想起《法华经》大开大阖的序幕,也是从〈方便品〉展开。佛陀开权显实,示现一切世、出世间的善巧方便,皆为成就众生入佛知见。但这究竟了义的佛法,为什么还需要这么多的方便? 悲智双运 应机调熟 佛陀昔日初演华严,二乘如痴如聋,说明了佛法再好,若众生根机、福德不够,仍要当面错过。面对不同根器的众生,佛陀用的正是调熟众生的善方便,想想,若无佛陀耐心引流入海之功,三根众生又岂能同尝法华盛会的纯圆独妙?是以天台宗以牛奶五味来譬喻调熟众生的过程,从生乳到乳酪,从生酥转熟酥,最后提炼出醍醐之味。过程中,或煎或烤,或大火或小火,冷热调适,过与不及皆恐失机,故知位次、识通塞、对治助开……此十乘观法所明的,就是度众的智慧。 诸佛为无上医王,用心良苦,针对不同因缘,开展出不同的方便教化,如佛陀时代是见佛得度的根机,只要“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自着”数句,即能开悟证果,一切水到渠成,不度自度,这就是生生世世累积的调熟之功。 善方便是慈悲,调熟众生是智慧。接引众生要能悲智双运,一切的方便法门实不离调熟众生之目的。佛菩萨成就众生,用的就是“四悉檀”的法药。四悉檀就是视众生不同的根器状况,分别应机说法。例如,对初机者说善巧俗谛,欢喜令入;对入门者说修善积福;为根器渐熟者说破执除恶;令根熟者契入无上深义。这一层层的方便教化之理,正是循着调熟众生根器的过程来开演。 悉檀法药 广行方便 四悉檀中,“世界悉檀”是裹着法药的第一层糖衣。所谓“良药苦口”,若无善缘,初机众生岂肯信服?众生不肯服药,再好的法药也是枉然。因此,必须“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广开各种俗谛方便,广结善缘,才能进竟化导之功。末法时代,随着知识水准的提升,所知障也相形高耸,我慢山高,法水难入,故世界悉檀的善用益显重要,如“法轮未转,食轮先转”,藉六尘因缘引度众生,即是世界悉檀的体现。然而,要运用这些世间法的权巧方便,靠的须是用心及正念,方能不流于俗弊,也才能真正敲开众生的心扉。 众生好不容易与佛法结缘,进而需鼓励其修习善法,累积福慧资粮;倘若初机入门,就要教其破执除恼,必定难以消受。但是这劝修的过程,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启发、更多的善巧方便,故“为人悉檀”就是第二道补药,端视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来调养,渐次开发大众的善根,例如,从美工布置,到挑菜洗涮;从发心斋点供众,到负责环保拖地;从照客菩萨到亲子班的义工妈妈……诸多方便,无一不是成就佛事。点滴福德,功不唐捐。 然而初学之人,道心进进退退,外缘诸多牵绊,有漏的修行就像烧不开的水,加温谈何容易?为了护念大众,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创造各种因缘,只希望四众弟子们多发心,多累积福慧,以便堪受大法。 导师的用心良苦,辛苦劬劳,我们怎能不感怀于心? 是以,有了足够的福报善缘,我们才能忍心忍性,进一步来破偏除塞,转变习气,对治烦恼,这也是落实佛法的重要步骤。故第三层“对治悉檀”的排毒法药,就是要对症下药。当学佛一段时间之后,有了正确的知见、自省的能力及面对自己问题的勇气和愿力后,就应该进一步学习觉照,提升这念心的作主力量,来破除执着、转化烦恼,从实践中真正得受法益。 佛经上许多对治法门,如止观、忏悔、转念等方法,都可使我们知所对治,其中权巧,若急若缓,若顿若渐,皆需智慧拿捏,此时更需要善知识的启发指导,才能切中要的,不假摸索之劳。 瓜熟蒂落 导归一乘 最后,当知前三种药皆是方便,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不执善、恶两边,安住中道,得佛法真益,这就是“第一义悉檀”,犹如经过补药、泻药的调理之后,予以十全大补。这一路的方便接引,只为成就棒喝顿悟的刹那,酝酿扬眉瞬目的机锋,所以能当下道一句转语,胜过神通变化无数。“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履”,只有具眼的大善知识,才识得其中奥妙,能够巧施种种手段,成就发悟的破茧而出,或在恁不思议处,妙拈出标月之指。故大善知识住世,是众生最大的福报,历劫难逢,岂能不自珍惜? 从灵泉到中台, 导师一路上开权显实,对转兼具,不断地创造各种因缘来活用四悉檀法药,无非就是为了调熟三根,使四众弟子皆能同尝法华妙味!若无 导师开显菩萨行履的种种方便,我们如何洞见自己器量的褊狭?如何能对修行有一完整而清楚的轮廓?又如何能在动静当中,体会禅宗法门的殊胜?明明白白的这念心,尚且要巧用现代语言,以使大众明白不思议的中道实相心法。 众生无边, 导师开出的中台一法亦无边,因为有无边的心量,就有无边的善巧方便。“弘法办道曹溪梦,花开结子在中台”,且让我们用瓜熟蒂落的遍地丰美,来庄严中台的佛国,来报答 导师不舍你我的深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