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109 期 |
|
本期主题:提起放下得自在 |
随缘是道场
在常住发心多年,为完成研究所学业回到佛学院,不久,恰逢南投花卉嘉年华活动,本山承办盆栽展并举行中台山佛教文物展。这是一个长达一个多月的殊胜法筵,再加上这期间先后举办的八关斋戒、精进禅七、腊八围炉……等活动,一场又一场接踵而来的佛事,使得这学期的课程由静态的学习,直接变成动中的磨炼。 随缘尽份 藉境验心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三藏十二部经,莫不直指人心;修行六度万行,无非为除妄想。这次的课程便是直接上阵,面对考试,以验收成果。看看自己平日薰修教理,在出坡作务当中,面对好丑境界、人我是非时,是否能对境不生心?脚跟是否还站得稳?这一念是否还能时常回光返照,检讨自己有无落实佛法? 于是,披铠上阵,战战兢兢地面对这个试题!发心的坡务随着不同的法会不断地变换着,有时劳心,有时劳力。无论劳心或劳力,都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扮演好当下的角色!虚云老和尚的开示当中,提到憨山大师被遣至雷阳时,于军中作诗云:“缁衣脱却换戎装,始信随缘是道场;纵使炎天如烈火,难消冰雪冷心肠。”憨山大师一生历经千辛万苦,环境千变万化,但是道心始终不变。于是乎,自己有时着长衫,接着响不停的电话;有时换上围兜,搬运物品。执事可以随因缘的不同而变化,但是自己的发心也要像憨山大师一般,坚固不移!因为,对修行人来说,何处不是道场? 提起放下 当仁不让 十分感恩能有这个因缘到各单位去学习与发心,正因为如此,得以深刻感受成就一场法会的不易。哪怕是仅仅回山挂单盖一件棉被,或是去斋堂享用一顿斋饭,乃至于上个架房……中台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许多人无怨无悔的发心,呈现出清净、庄严的面貌。若不是自己亲临现场、亲手执作,又何能感受到这其中的过程,并打从心底深深地感动着。感佩 导师无尽的悲心与愿力,创造这许多接引众生的不同因缘。而我们得以在其中,共同为这庄严的净土尽一份心力。 活动结束,考试却不曾结束。因为,场场佛事,都是自家事,都是本分事。 需要提醒自己的是:修一切善,还要能不执着一切善,还要能放下一切。《金刚经》云:“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平日出坡作务、修善积福,还只是人天果报之有为法,所谓“有形皆归坏,不灭为真空”,若能销归自性,知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契入不生不灭之无为法,任山河大地粉碎,而真心常存矣。因为这些有为之福报善法,就好像是天上的星星,再众多、再闪亮、再耀眼,也远不及十五的孤月长明。 来果禅师说,受执事后,要“尽量培福,当仁不让”──修福要有修福的承担!但是,修福以后,要放下这念修福的心,也应当仁不让──因为修行也有修行的承担!普愿大众福慧双修,见自本性,真正是“但见曹溪水,门前坐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