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中台广传








两岸佛教文化论坛   

文/编辑部


  为落实佛法学术化及大乘佛教之入世精神,本寺特别于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于国际会议厅举办两场「两岸佛教文化论坛」,由导师 觉大和尚主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诚大和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及大陆各省市佛教协会代表皆莅临会场,共同研讨大乘佛教在当今世界的定位及落实的方向。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之介说

中台禅寺开山方丈 觉大和尚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诚大和尚
中台男众佛教学院院长兼任研究所所长见桅法师 黑龙江省佛教协会
副会长湛如法师
中台禅寺台中分院
普民精舍住持见达法师
中国佛教学院 教务长向学法师
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灵隐寺监院光泉法师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会长叶小文先生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副秘书长刘威先生
  二十二日下午三时举行的「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之介说」论坛中,主席 觉大和尚首先致词:在物质生活极度发展的现代,每个人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然而,追求到后来却造成心灵空虚、烦恼。佛法教导人们净心、明心、定心,让人们找到究竟的归宿。因此,现代人学习佛法、研究佛法是最契机的。如何配合时代的快速变迁来弘扬佛法,需要凝聚大众的共识。事实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进步,仍不离当下这一念心。佛教的根本教义历千古而常新。将佛法的真理贡献于社会,使众生有所依靠、找到光明,就是菩萨行。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诚大和尚于致词中提到,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但万法乃从心起,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一切唯心所造。佛陀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即是社会人文道德的精神。随后各佛教协会代表亦针对主题发表论述。

大乘佛法对现代社会的责任

  隔日上午十时举行的论坛,延续前一天的议题,针对「大乘佛法对现代社会的责任」一题进行讨论。

  导师提示大众,前一场论坛的总结,就是「以人为根本」。人,则以心为根本。一切政治、经济、医学、宗教、文化……都是以人为根本、以心为根本,但必须以佛法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广大心、清净心、无我心、菩提心、涅槃心为根本,天下才会太平。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听闻佛法,找到人生的方向,是最大的福报。目前的时代正需要佛法,因为现代人心充满烦恼、忧愁、愚痴,需要佛法来医治。欲救人救世,必须靠每一位去弘扬佛法,把佛法的真理落实在人间。

  诚大和尚致词中提到,佛法乃是佛陀慈悲为对治众生心所说的。佛法既以心为根本,应如何照见此「心」?必须明心见性。透过此次论坛,达成共识,进一步落实,则社会的和谐平等,就能办到。

  概括来讲,从个人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总不出下列四点:一、人心和善,二、家庭和睦,三、社会和谐,四、世界和平。朝着「四和」的方向身体力行,努力精进,即是大乘佛法对现代社会的责任。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提出四个观点,说明两岸人间佛教的路线:一、传统的特质:佛教具有「出自人间,回到人间」、「度人度己,以人为本」、「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三大特质。二、特质的发酵: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其优秀品质发酵为中国特色的文化,不仅有君子情怀,并具有《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进精神。三、时代的挑战:大乘佛教的社会责任,除了要因应市场经济的潮流之外,还要以和为贵,以通为要,建立顺应时代又领导时代的地位。四、中台的启示:中台的外型,是融合继承与创新的建筑;中台的精神,以保存丰富的佛教文物为代表,保留佛教的本色和佛教的根。而 觉大和尚以「中台四箴行」为兴学理念,带领佛教净化人间、回到人间,是人间佛教的典范。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刘威在发言中说到,当代社会可以「动、俗、染」三字概括。大乘佛教面对当前社会,需以「静、敬、净」三字因应。现代社会与大乘佛法最需要宗教理论家及宗教实践家,前者如太虚大师,后者如弘一大师、觉大和尚。思想理论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当前社会需要更多的是行动。
中台禅寺护法总会
会长李祖原先生


  中台禅寺护法总会会长李祖原提出重视方法论的观点:西方的拼音文字系统,来自逻辑与文法,其思想属二元论,因此,西方文明走向科技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西方是开放走向知识,东方与佛法是还原到生命的原貌,前者是绝对的唯物,后者是彻底的唯心,未来二者必须合一,这将是佛教未来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因此,佛教必须发展出大乘佛法心性问题的方法论,以进入西方的哲学体系和思考方式,才能让佛法进入全世界。

  黑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法师针对「责任心的修炼」一题进行论述。责任,就是应承担的过失及应尽的义务。责任心表现在事求完美、恪尽职守、承担后果。责任心的内涵是仁,仁则在于和。

  佛经里对责任心的讨论较为具体的是《大宝积经‧长老品》及《华严经‧净行品》。大乘佛教徒的责任心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四大菩萨的悲智愿行,可说是责任心的核心要素。责任心的修炼及其典范,则可用「意」、「谦」二字概括。

  中台男众佛教学院院长兼任研究所所长见桅法师的论点,以四弘誓愿及六波罗蜜为总纲。从四弘誓愿的内容来看,可知造福社会人群乃大乘佛法应有的责任;欲建立清净、和谐的社会,必须从教化人心着手,使人心因教化而得到安定、清净。

  佛法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佛法的慈悲与顺应社会的智慧和责任,可以六波罗蜜的内涵探讨。依六波罗蜜而行,能解除个人的烦恼,社会也能安和乐利,人类也不会因贪婪、无知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造成环境问题。由此可知,大乘佛法确实可建立清净的人间净土。

  中国佛教学院教务长向学法师认为,佛教打破印度四姓的不平等制度,建立众生平等的思想,并提出六和敬,因此,和平、和谐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依缘起思想建立中道思想,即是「和」的内涵,这正是大乘佛法利益众生的指导思想。

  欲使内心得到净化,达到「心净佛土净」的境界,必须以佛陀慈悲、平等的教导,并遵循「中台四箴行」的教诲,负起大乘佛法对当今社会的责任,让和谐之风吹拂两岸,让佛法的和平甘露遍洒人间。

  本寺普民精舍住持见达法师以最生活化的「吃饭」为例,说明缘起的道理。每一餐饭都由众多因缘和合而成,因此,一餐饭就是全体法界,食用一餐饭,吾人也成为全体法界。此理意含众生平等、全体平等,每个人都是全体法界,一切有为法都是实相。

  现代社会科技、交通的发达,形成了密切交叠的网络,如此复杂的缘起,却没有融通,失去互相的尊重及包容。世界物质化的结果,形成著重物质的网路,却缺乏心灵网路的沟通,因此,弘扬大乘佛法是佛弟子责无旁贷的责任。

  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监院光泉法师说,大乘佛教在当今社会的推进中,一方面要发扬四摄、六度、四无量心的菩萨精神,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原始佛教所追求的涅槃境界。在外在行为上,积极入世;在内心上,以小乘涅槃思想清净自我意志。如此既能使大、小乘佛教融通,同时也能建设人间净土。

  大乘佛教在当今社会对于环保、慈善、和平等多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佛教教义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内容,也是净化人心的有效方法,其中,大乘佛教具有独特的优势。

  灵隐寺与中台禅寺二○○六年的缔盟与二○○七年赠送同源桥仪式,见证 鱼大和尚及 觉大和尚的悲心弘愿,彼此沟通,走向和平,也是大乘佛教对现代社会责任的最好诠释。

  导师圆满致词时提出:佛法普被三根,要应机施教、应病予药。由于社会型态改变,必须要实践大乘佛法的精神,将佛法自丛林发展到都市里。佛法就是一种教育,是觉悟的教育。

  大乘法门,在利他中完成自利,不舍一众生;小乘则是修三十七助道品,检讨反省、漏尽自己的烦恼,自得解脱。其实,修习大乘也不能离开小乘的基本教义,大小乘乃是一贯、融通的。

  此次论坛意义深远,除了借此机会温故而知新,重新整理、复习佛法的道理,作为今后做人处世所遵循的方向,并借由座谈研讨,提出努力的方向和远景,共同以大乘佛法的精神自利利他,达到人间净土、世界和平的目的。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