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本期主题:生命的微笑--掌握善念的光明








勤溉甘果栽

文/见潇法师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四正勤的精神即是“正精进”,如是守护行者的真生命,犹如走在荒漠之中,一旦探掘到生命的泉源,必然念兹在兹,勤加守护,令不漏失。

勤念善法 净心归本

  徐子问孟子:“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答:“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也就是说,无论道德修养或经世济民之业,若欲成其深广,必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之理。学道之人探寻生命的真理,使心灵有所归向、依靠,才能够循序渐进,进趣于道,“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是故佛家言:“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又云:“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害。”若能念念不离四正勤,修善断恶持之以恒,生命必然一路向上提升,广结善缘,储蓄道粮,令慈悲、智慧之泉源源不绝;若懈怠放逸,随业流转则失之。如孟子所言:“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今生虽得遇道,苟为不蓄,不知养气存心,则唯有一路向下沉沦。

  经中说,凡夫众生从本以来,妄念相续无有间断。是故世尊教导方便,先以善舍恶,再以舍舍善;最后到达一念不生,则能趣向佛智。然而,这念心惯于流浪,欲求其放心,犹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岂一蹴可几。若不能一念不生,必然落于相对两边,故须常念四正勤,多起善念,以舍恶念。众生这念心水往往一动即浊,动即有苦,唯有系念在心,常以四正勤潜心静虑,澄其浊流,方能回复本然清净,照彻万物,进而如“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起一切大方便智用而不执着诸善功德,达到究竟离念实相。

耕耘善种 孜孜向道

  《十住毗婆娑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预断流水。增长于善法,如溉甘果栽;未生善为生,如攒木出火。”生命列车开往何方,决定在刹那刹那的起心动念之间。每个人都希望幸运能降临在自己身上,然而,真正的幸运只属于懂得耕耘的人。从天而降的好运,从来不能持久;唯有懂得在因上努力,才能够在每个当下掌握成功的契机。

  西方现代寓言《当幸运来敲门》,便揭示了这个成功的不二法门。故事的主人翁在寻找幸运草的过程中,发现幸运的种子原来本自具足,但是,让它萌芽生长的环境,则取决于个人的耕耘。每个人本具的菩提灵种,便是成就一切善功德的种子;这一念心无有边际,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正是一亩能够增长一切善法的肥沃良田,只待我们以仁、义、礼、智,敬、慈、和、真之泉灌溉,便能有丰硕的收获。

  当知菩提本具,无明亦是本具。无始劫来的垢染,须假一切方便磨治,方能使本具的摩尼宝珠重现光彩。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发明电灯以前,尝试过一千多种材质,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不觉得挫折,因为:“我每失败一次,即往成功靠近了一步!”最后,终为世界带来光明。同理,心念向往光明、美善,才能为自己和众生驱除痴?。

  所谓“菩萨与罗刹,不隔一条线”,假使这念心不违良知,不畏困厄,即使跛跛挈挈,百丑千拙,以精进心、长远心,终能成其深广;反之,若纵五根五欲,则必然向下沉沦,受大苦恼。因此,佛告诫弟子:“当好制心,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牛鼻子当系于何处?唯“四正勤”而已!

  古德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佛于涅?时亦嘱诸弟子:“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二六时中,保持觉性常在,如鱼之目睛不瞬,远离无明妄想。进而法乎贤哲,“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常以“四正勤”孜孜向道,无论家业、学业、事业、道业,自利利他之志,皆能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