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佛学院园地









谁知盘中飧 粒粒皆辛苦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雯法师


  对于喜欢大自然的人来说,能在田园间踩着泥土,看着生机蓬勃的青草、色彩缤纷的花朵、枝叶茂密的树木,看着蓝天白云缓缓飘过,享受和煦的阳光,确实令人向往。

  何其有幸,能到功德园实习。清晨五点,天还未亮,头顶着斗笠,肩披着毛巾,戴上袖套、棉纱手套,脚穿着雨鞋,带着铲子、剪刀、锄头、塑胶桶……还有一颗愉悦的心,一天的工作就此展开。这身装备就是在功德园出坡的标准配备,如果遇上雨天,就还要加穿轻便雨衣。经过整天的日晒、偶尔的风吹雨打、蚊虫的叮咬……外在环境无常的逼迫,加上身心的调适,的确是这三个多月实习必须学的课题。

从付出中学会感恩

  以有机农法栽培蔬菜的功德园,完全不使用任何的化学药剂,仅以简易的方法促进土壤肥沃度、平衡酸碱度,加上有机肥料如: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做沙拉油剩下的豆饼、有机颗粒肥、米糠,利用耕耘机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如此简单的叙述,背后可是要经过种种的过程──耕耘:用耕耘机,除草:以人工一棵一棵地拔,下肥:将一包包有机肥料扛到田里,一块二分地的田约需要三百五十包的肥料,平均整齐放好,用耙子摊平,洒上有机颗粒肥、洒上豆饼,再平均铺上一层米糠,用耕耘机搅拌所有的肥料。整好土地,接着拉线、作记号,利用小台耕耘机分出一畦一畦的田地。这时准备种的菜早已在育苗区培育成幼苗,就等着种到土里长大成熟,还要每天浇水、定时除草、适时施肥,经过一段日子才能有丰硕的收获。

  第一次知道土地要经过这样的整理才可种菜。三百五十包的肥料,园主见禹法师如果自己一个人扛,从清晨五点到八点,一天扛三小时,可能两天才扛得完。当知道园主是这样默默地做了许多年,学僧们都不约而同地主动帮忙。起初园主还不答应,在众多声音的要求下才让大家帮忙。一包净重二十五公斤的肥料背在背上,如此来回数次之后,汗流浃背,四肢无力,全身都是肥料的灰粉,终于深刻体会“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含意。

  非常赞叹园主奉献自己、供养大众的心,还有对事以真的做事态度,处处可看到园主具体落实 导师的教导,是学习的好榜样。在学院研读教理,受到常住大众的护持,“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想想自己的一点点付出,怎么回报众人护持的深恩?所以更应尽己之力实践 导师的教导,除了感恩,还要发心报恩。

事上磨炼 增益修行

  什么是杂草?什么是蔬菜?怎么浇水才不会伤到叶菜类蔬菜?如何采收叶菜类、根茎类、花果类等蔬菜?如何避免在大太阳底下中暑?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如何时时保持觉性才不致把菜当成杂草连根拔起、不会失手伤到众生?如何在一整天的劳动之后还能保持不懈怠的心?如何在做事中接受各种意见而不坚持己见?如何在动中觉察、觉照,确实检讨反省并改过?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学习到了,有些却是值得一生磨炼的课题。所谓“静中十分,动中一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习,知道事相上的磨炼的确重要。唯有种种境界现前,才能知道自己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才能促使我们向上学习,而更要学习正知正见以转自己的烦恼,并帮助他人转烦恼。就如《楞严经》所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