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本期主题--知因识果








 
 
 

觉大和尚开示深信因果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随处皆能体会因果之理。以个体来说,待人诚恳、亲切,人际关系就好;相反的,对人冷漠、自私自利,别人对自己也会敬而远之。积极进取、工作认真的人,就能累积丰富的经验,在专业领域里受到肯定;偷懒、好逸恶劳的人,懈怠堕落,终究一事无成。

  就家庭而言,父母平时以言教、身教引导孩子,关心孩子的品德,孩子长大后自然人格健全,不但有孝顺心、慈悲心,也能够主动帮助别人;如果父母只注重学业成绩,不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将来孩子的心智发展就可能有缺陷,与人相处也容易产生障碍。家庭对每个孩子成长的影响,确实是有因有果。

  扩大观察,就整体社会而言,不同家庭孕育出不同的国民是“因”,国民所组织的社会、所呈现出的社会状态就是“果”。很多“因果”的事实,需要极长的时间来观察,才能看出端倪。正如不同性格的父母教养出不同特质的子女,构成不同的社会,营造不同的生活形式,进而影响社会各个层面。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其中的轨迹是绵远而细密的。以更长远的时间来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清楚记载着每个朝代兴盛衰亡的原因,种种史迹所呈现的就是一部显著的因果史。若能正视因果,积极地从因上努力,创造善因、清净的因、成佛的因,将来必定能得到善果、清净的果、成佛的果。

有因有缘事易成

  所谓“有因有缘事易成”,想要成就事业、道业,健康的身体、福德与定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没有健康的身体,不容易达到理想的目标;福德不具足,难以成办一切事物。此外,还要有定力、智慧等助缘,禅定可以启发智慧,有智慧者自能临危不乱,冷静地做出正确决策。

  举例来说,有甲、乙两人在同一所大学受教育,他们的才能、学识、健康状况与家庭背景都差不多,毕业之后,二人各自创业,经过多年,甲所经营的公司业务鼎盛,乙的公司却濒临倒闭的厄运。同样的背景之下,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果报?溯其原因,在于二人观念上的差异。甲相信因果,知道修善因,心量广大,乐于助人,所以感召善缘,同事受其影响,都能齐心为公司尽力。乙的处世态度则不同,他只相信自己的才干,凡事都以个人的想法为出发点,不懂得广结善缘,忽略因果法则,公司里的成员也多半倾向个人主义,同事之间争功诿过,公司的营运于是每况愈下。

  因果是真实不虚的,甲、乙两人不同的思想是因,行动即是果;行动同时也是因,而习惯就是果;习惯是因,人格是果;人格是因,命运是果。佛法说“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所以,要深信因果,因果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道理,积极地从正确的“因”上去努力,人生的路自然而然会走得平稳顺畅。

因果定律──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如果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不运用在日常生活上,必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有些人听到佛法讲“因果”,认为是消极、迷信。事实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定律、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处处都会不如意;有了正确的因果观念,能将正见落实于生活中,世间的乱象自然能够减少。社会上窃盗、勒索的案件为什么层出不穷?就是因为为非作歹的人缺乏因果观念所致。行窃者不了解别人的成功与财富是经过一番努力所得,不知要从“因”上去努力,妄想一夕致富,甚至不择手段去巧取豪夺,最终必然落得锒铛入狱、终身桎梏的果报。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由于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所以成绩不好,不少家长为孩子到寺庙烧香、拜拜,祈求佛、菩萨或神明加被,希望孩子的学业突飞猛进。家长认为佛、菩萨慈悲,可以满他们的愿,这样的想法也不完全是没道理。佛、菩萨确实是慈悲的,但是佛、菩萨也告诉我们人生的真理──凡事要从“因”上努力。勤学用功,学业才会进步;若是平常上课不用心,回家后又沉迷于电视、电玩,不温习功课,懈怠、放逸的“因”,怎会有好成绩的果报呢?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的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因果通三世

  有些不信因果的人会质疑:“假如真的有因果,为什么有些人从来没做过善事,却能平步青云?有些人做了许多善事,却没有善报?”殊不知因果是贯通三世的。三世,不是指投胎三次,也不是指三个世纪,是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世,也并非仅指过去的上一世,现在世之前的都属于过去世。未来,也并非仅指下辈子,今日相对于昨日,今日就是未来;明年相对于今年,明年就是未来。生命是由无数个过去、现在、未来所组成。

  在佛陀的时代,弗加沙王因为听闻十二因缘的道理,反覆思惟而有所领悟,后来将国事交付给太子,自行出家。佛陀知道弗加沙由于过去世的恶业缘故,第二天将被牛触死,因此特地为他开示法义,弗加沙在思惟妙法的当下,摄心入定,证阿那含果。次日,弗加沙果然被一头母牛触死。牛主因为心生恐惧,就把牛给卖了。奇怪的是,买主牵牛去喝水时,又被这头牛从背后触死。买主的儿子很生气,把牛杀了,将牛肉拿到市场卖。有位买了牛头的人,在回家的途中,把牛头挂于树枝上,坐在树下休息,不一会儿,树枝断了,牛头掉下来,牛角正好刺中这个人,此人立刻命终。

  有人请问佛陀,为什么这一头牛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让三个人丧命?佛陀回答:“恶缘业报必定有其原因,不能只用现世所见来解释。此因久远前,有三个商人,旅途中寄宿在一位老妇家里,他们见老妇孤苦无依,就联手抵赖房租和伙食费用。老妇为此愤恨不平,心想:你们这三个无赖,欺负我年老力衰,现在虽奈何不了你们,但我发誓来生若和你们相遇,一定要报复,要杀掉你们才甘心!那时的老妇就是今世的牛;那三个商人就是被牛触死的三个人。”

  祸福如影随形,因果的轨迹有短、有长,有现世受报、有未来受报,凡夫的肉眼总是看不清楚真相。例如:一名年轻时吃苦耐劳、拚命赚钱的人,中年迁居他处,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变得只知挥霍享受、吃喝玩乐,不再勤奋做事,没多久就山穷水尽、负债累累;到了老年,又迁居到另一处所,辛苦地赚钱还债,日子过得艰困坎坷。将这个人的一生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阶段来看,就好比一个人的三世,外人所能见到的都只是不同的片段,没办法得知他一生的全部历程,因为他每一阶段都住在不同的地方。所以,从眼前所见,怎能知道他的过去和将来呢?

  种善因就好比在银行里存钱,我们这一世所享用的就是以前的存款;如果不再继续培福、修福,毫无节制的耗费,总有一天福报也会用完。有些富贵人家不了解三世因果,以为这一生的成功、富贵都是自己挣来的,是自己应得的成果;于是恣意挥霍,不知道惜福、修福,这就如前例所说的中年阶段,浪费、奢侈,极尽吃喝嫖赌之能事及追求物质的享乐,乃至造作恶业。有朝一日,过去的福报挥霍完了,事业就开始走下坡,或是身体出毛病、家庭闹纠纷……这类事情在社会上屡见不鲜。

  人的一生,成功、失败,富贵、贫贱,绝非偶然,“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事物的成立,必定遵循着因果法则。

如是因 如是果

  有人说:“因果的道理,既没有根据,也看不到;即使今生做善事,死了以后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来生的事,又有谁能看到呢?”这种缺乏因果的人生观,易导致思想行为上的偏颇。当生活贫困或事业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觉得社会现实、不公平,只讲究权力、手段,哪有什么因果可言?有了这种思想,人生观就会变得消极、冷漠,对于未来更会感到绝望。

  佛法告诉我们要建立正知正见,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有了正确的观念,人生就充满光明和希望。当事业或生活不如意时,一般人总认为“运气不好”而哀声叹气;有正确知见的人,不会埋怨、烦恼,因为他深信因果,知道这是自己过去没有种善因所招致的果报,所以不管运气好坏、路途再怎么不顺遂,都能积极努力地从现在开始种善因。

  想要改变事业上的不如意,必须努力增进自己的工作技能,提升道德、智慧,脚踏实地的做事;除此之外,应广修善法,净化心灵。只要善因缘成就了,一切都会顺利,人生也将愈来愈光明。

 
 
 
 
正确的人生观

 
   
                                   文/见榜法师

  禅门中教诫学人,修行首重端正知见,尔后方谈行止,故云:“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履。”以正确的知见为因,才能无碍地迈向解脱正道。

  在现今社会,许多教育学者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一生。”或言:“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心中的想法,发之于身、口,会产生种种言语、行为模式,由于自身观念薰习的影响,明显地会成为个人的处事风格,乃至成了这一生难以转变的习惯。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达、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带动了物质生活的提升,尽管如此,社会问题却未曾减少,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人们身心方面所产生的各类疾病更甚以往。为什么?追本溯源,还是在于教育问题,我们培育出来的下一代,是否独具知识技能,却缺乏是非善恶、利他助人的道德观念?若加上不明因果,为所欲为,卓越的知识极可能变成满足私欲、甚至是犯罪的工具。是故,从童蒙开始,便应灌输正确的观念;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外,尤其要积极提升心灵的教育。

明善恶 识因果

  欲挽救社会沉沦之狂澜,必须在教育中给予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必定要建立在因缘果报道理的基础上。何谓因缘果报?佛法教导我们,世间一切事物的生起,皆有其来由,是为“因”;并且依仗着种种外缘方能产生。譬如种子是因,阳光、空气、水、土壤是外缘,有此因缘,方能发芽成长为一棵大树,这即是果报。万物如此,人生亦复如是,个人努力是“因”,外在环境与时节是“缘”,因缘具足,方能有一番成就。是故,要想学业成就、事业顺利、家庭美满……都要在因地上努力。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怨天尤人。

  再者,有了因果的观念,知道一切心念、言语、行为,都是因地当中的种子,一旦因缘成熟,必然产生苦、乐不等的果报。假使人人皆深信此理,便不会造恶业而自招苦果,社会上也将减少许多抢劫、伤害等事件。反观犯罪造业之人,多半心存“人死如灯灭”、“一旦死后,十八年后仍是一条好汉”等错误观念,在这种消极、断灭、不负责任的思想下,铤而走险,只为求得此生的富足享受,故无所不用其极。因此,想改善社会风气,必定要教育大众“因缘果报”的道理。

行善造福 恶业终结

  有些人误认为因果是消极的,把因果与宿命论画上等号,这其实是种谬解。因果是最积极、最光明的人生观,因为,凡事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在因地上努力行善、去恶,必定会有光明圆满的成就。即使过去生中造了恶业,感得今生贫穷困厄,只要明白因果道理,积极行善,不再造作恶业,当过去的恶业尽了,善果自会现前。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是最公平的法则,一切皆是自作自受,无人可以代替。

  因缘果报是人生的真理,体认此理,面对一切顺境、逆境之时,定能了然无惑,不为一点成就而志得意满,因为知道有努力就有成果;也不为困难所挫折,因为明白若不是自己努力不够,便是因缘不具足,而当下不能成功,并不表示永远失败,只要持续不懈,终究会达成目标。了达因缘果报之理,人生将走向平稳的康庄大道,通向幸福圆满的未来。

  
  
  
  
善恶业报如影随形
 

                                    文/见切法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则。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随着业力牵引而轮转不息,一切善恶果报,皆是自己造作得来,并非上天、阎王、父母或外人所给与的。阅读历来的史籍公案,我们更能体会“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福祸无门 惟人自召

  在佛陀住世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证得阿罗汉,威德具足。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事,关照众僧的饮食起居,佛称赞其营事第一。当时,在僧团中有一位福德浅薄的弥多比丘,几乎每次都拿到粗糙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对驼骠产生成见,认为驼骠是故意分给他不好的东西,所以就公然中伤驼骠,并联合他已出家的姊姊,于比丘尼僧团中诽谤驼骠比丘。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流言攻击下,为避免众人因毁谤而造恶业,驼骠比丘只好选择离开,于是显现十八神变,入火光三昧,灰身泯智。

  僧团中的比丘们对于驼骠是什么因缘被诽谤、何以力大无穷、何以证得阿罗汉,感到疑惑且好奇,请示佛陀之后,终于明白:在过去迦叶佛出世的时代,有一位年少比丘,长得眉清目秀,相好端严。一日出外乞食,在城中遇到一少妇,少妇见了这位年少比丘后,心生贪恋,目不转睛地直盯着他看。当时的驼骠比丘是一名食监,看见这少妇紧跟着年少比丘,目不暂舍,于是不明就里地到处传言:“年少比丘和少妇私通!”因为造作不实的诽谤,以此缘故堕落三恶道中受苦。又因为过去在迦叶佛时出家学道,所以今生得以证阿罗汉。在其出家修行的期间,因为于僧团中料理僧事,一日遇驴驮米面溺于深泥中,极力挽救,以是因缘而得力大无穷之报。

不昧因果 随缘了业

  从前在罽宾国中,有一位离越阿罗汉在山中静坐。一日,有一牛主遗失了一头牛,寻着踪迹找到离越打坐的地方,当时离越正在煮草染衣,岂知衣染完后竟然变成了牛皮,染汁变成了血,所煮的染草变成了牛肉,所持的钵盂变成牛头……牛主看到这些景象,毫不犹豫地将离越抓起来,移送官府审判,这一判就是十二年之久。

  离越尊者的弟子中有五百位已证阿罗汉,诸多弟子运用神通极力找寻尊者的下落,却始终没有消息。直到离越尊者业报将尽时,一名弟子总算看到他在罽宾国的监狱里,于是前去禀告国王:“吾师现今在狱中,恳请大王释放吾师。”国王派人前往狱中视察,结果只发现形色憔悴、须发极长的狱卒,并未看见所谓的修道沙门。尊者的弟子又向国王启请:“愿大王下令赦免狱中所有的比丘。”不久,国王即下令让所有的修道人出狱。这时,狱中的离越尊者须发自然掉落,袈裟着身,并且一跃而起,在空中显现了十八种神通变化。国王见状,大叹稀有难得,恭敬地俯身顶礼,至诚向尊者忏悔,同时问言:“是什么因缘让尊者在牢狱中受苦多年?”尊者答道:“过去曾有一世,我遗失了一头牛,随逐踪迹,路经一座山中,正好看到一位修行人在静坐,此人是已证辟支佛果的圣者,而我在那时却无知地诬谤他。由于造了这个恶业,我曾堕入三涂恶道受苦,但余报未尽,所以今生虽证得阿罗汉果,仍旧逃不过这场劫难!”

  人一生中的造化,与因果业报息息相关。儒家有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又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切众生皆是自作其业,自受其报。如何逢凶化吉、远离灾祸?先须明因识果。凡事从因上努力,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断一切恶,无恶不断,常怀慈悲心、清净心,时时觉察、返观自己的心念,使自心清楚作主,以正念面对顺逆境界,不逃避、能承担,才是远离轮回桎梏的正确途径。

 
 
 
 
做因缘的主人
 
 
                       文/普济精舍禅修班学员 吴敏华(传际)

  父母给了我们这个身体,却没有附上使用说明书。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后,都是由懵懂开始一点一滴的学习,每个人对于人生自有一套理论,但究竟方向正不正确、能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似乎是个未知数,也因此不少人喜欢算命,然而算命能改变命运吗?“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因缘果报,是世间的定则,了解佛法中的因果道理,我们自然不需要算命。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就像是一套详实的使用说明书,依之而行,人生必能愈走愈光明。

  善恶业果,由心所生,人的一切行为无不是从心念开始。所以先静下心来,返观自己不断奔流的念头,如何让这些善善恶恶的念头不再相续?我们的念头又是如何启动各种行为,乃至于造出整个法界?并试试看能否不让这些念头相续,是否能真正作自己的主人?这似乎不太容易做到,就好像惯用右手的人,突然要改变使用左手,便会觉得不顺心而想放弃,所以必须不断地练习,才能够运用自如。为何要这么做?因为心的妙用无穷,能起种种作用,行善、造恶都是从这念心开始。心能生十法界,一个念头即与一种法界相应,善念生善报,恶念招恶报。由此可见,作主的功夫很重要,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而一味的随顺习气,念念是欲望、执着,又怎能得解脱自在?

  所谓“因地不真,果遭纡曲”,想要成就善果,首先要有正确的因心;若仅在果上计较,任谁也帮不了自己。凡事不应只为自己求,要为成就大众、为利益大众而创造缘起,才是正当的因心;相对的,我们在利他当中,同时亦完成了自利,所以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法则。

  遵照佛陀的教导,依循正法,善用因缘、转化恶念,拨云见日的时刻不求自来。人身难得,如果不想“来时糊涂去时迷,枉在人间走一回”,就应趁着自己还能作主的时候,往最正确的方向迈进──知因识果,背尘合觉,走向光明的未来。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