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以真--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
认真负责 广积福慧
“真”就是实在、不虚假。大部分的人都爱面子,多多少少都有些虚伪心,用真诚的心可以去除虚伪心。对人真诚,才会受人信赖,才能获得真实的友情,人际关系才不致虚假;对事真诚,尽力把事情做好,这是做事的大原则。
研究学问的人对于自己的学业要真,才能真正的会通道理,不抄袭别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学问必定会有所成就。若是为升官发财而作学问,这个心念已经不正确,就不是真,也难有所成就。
对事情要认真负责,不可敷衍,应该做的事绝不推诿,而且尽力去完成。本来需要一天的工作时间,结果半天就做完了,剩余的时间就多做一些,这就是一种布施。不迟到、不早退,而且还多做几分钟;不要小看多做几分钟,日积月累,就是很大的功德。善法是从小事与细微处聚集起来的。不要认为做大善事才有功德,而小小的善事没有什么。何谓大善事?以佛法来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一命是件大功德,但这一生有多少机会可以救人一命?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上一点一滴来积功累德;小善慢慢集合起来就能成为大善,能够如此广集福慧资粮,自然能感召光明如意的人生。
福德具足 事事如意
一个人如果没有福报,凡事都不容易成功。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算得再好,如果平时福德累积不够,还是会有无常变化,即使侥幸得到利益,不久也会失去。如果福德具足,不用去求,福报也会自然现前。
在宋朝时代,有一位范仲淹,未当官前,吃住都成问题,由于他的用功及广修福德,后来考上进士,当了宰相。虽然当了官,还是经常做善事。有一回他的朋友向他推荐一位穷秀才,学问实在很好,只是三餐不继,希望范仲淹能够帮助他。所以,范仲淹就把穷秀才找来,一谈之下,果真是个人才,可惜时运不济。
于是范仲淹就想把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在“荐福寺”修建完工时,所写的碑铭拓印下来,交给这位穷秀才发行。但出乎意料之外,到了这一天晚上,突然刮风、下雨、打雷,雷一劈就把这座石碑打得粉碎。这显示穷秀才的福德因缘不具足,无法享用富贵的福报。每个人的福报一点一滴都有前因,了解这个道理之后,知道平时做事情就是在修福报;做事情认真负责,就是福报;不但认真负责,还要多做,那就是福报再加福报。
认真修行 生死自在
修行人更要真,对自己的道业,不虚应故事,而是真正要了生死。真正做到,生死就能自己作主,就能生死自在。在历代祖师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
曹洞宗良价禅师,有一天吩咐侍者:“赶快帮我剃发,并准备热水,我要沐浴更衣。”发剃好,沐浴好,披起袈裟,对全寺僧众说:“快点鸣钟击鼓,我要入灭!”于是在鸣钟击鼓中,禅师便俨然坐化。全寺僧众见禅师入灭,难过得痛哭。忽然,禅师睁开双眼说:“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何有悲恋?你们这么愚痴,赶快办一个‘愚痴斋’来警惕自己!”七日的斋会结束后,禅师并告诫大家:‘僧家何太粗率,临行之际,喧恸如斯。’第八天沐浴后,禅师即端坐而化。
得道的圣人来去自在,并不是显异惑众,是为了方便度化大众,让大众看了增长信心,发菩提心,发精进用功的道心;知道这一生当中确实的用功,达到正念、正定,就可以生死自在。假若功夫用不上,要时时检讨反省,六波罗蜜、戒定慧,自己实践了多少?检讨反省自己的贪瞋痴念头和习气,是否愈来愈减少?时时心上用功,革除心中的妄想执着和习气,慢慢可以达到生死自在的境界。
真诚不伪 心想事成
所以要用真诚的心,除掉虚伪不实。佛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做一切事都能真诚、专注,不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世出世间任何事才能够成就。一般人都希望心想事成,如果是用虚伪心、慢心,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因为这念本心、本有的性德被虚伪心所障蔽。若能用恭敬心、真诚心,则本具真心就能发挥出来,照天照地,必定有感应。所以,能够在生活上落实对事以真,则希望无有穷尽,人生必定有所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