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見鄉法師
在修行中,不斷地學習是促使自己進步的最大關鍵。尤其在學院中,每逢週六、日及法會動員,我們皆有機會到常住各單位向每位執事法師學習,例如:大寮、行堂、機動、環保、醫護、知客等,有的是過去自己所熟悉,有些卻是全然陌生、從無接觸過的領域。這也是大眾的大福報,菩薩向五明處學習,菩薩因慈心廣大,為令眾生得以離苦,廣學種種善法及方便來攝受眾生,以度化種種不同根器、種類的眾生。因此在發心出坡的當下,亦是與每位來到中台山的大德結下清淨、深厚的法緣,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這亦是菩薩的願行之一。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學習了再多的學問、經論,最終則是要能解行並重、事理一如,偏頗了任何一方皆不圓滿。所以有些時候,或許會覺得這些工作已熟能生巧,是以前在俗家常常做的,如:挑菜、洗米等,但學佛、出家後再做起,卻可使我們有另一番的體會,從中亦是學習,亦是重慮緣真。如洗米,以前是東搓西揉、上下翻攪,米粒搓碎了都不知;現在則要小心翼翼,有規律地翻動,以維持米粒的完整性。於中多份細心、細行,煮出來的米,就能令人看了心生歡喜,這也是學習。學習從利益眾生的角度來處事,而非凡事以自我為出發,貪圖省時、省工。更可貴的是,以前所做的僅是利益家人或身旁的友人,以心量上而言就顯得狹隘,現在無論一起心一動念,顧及的皆是無量無邊的眾生,此種心量上的拓展,更是令自己感到法喜充滿。
一顆願意學習的心,可讓自己減少我執及慢心,願意聽從他人的指導,向他人學習,放下身段,全力以赴。如在法會動員中,每次領執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依據每次法會因緣不同,必須有彈性、有計畫性地做調動,配合執事者及大會的安排,來圓滿每次的法會。如果只用自己的經驗來衡量一切,不僅造成他人的困擾,更容易造成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和諧,形成誤會;縱使法會再成功,俗諦無法圓融,仍是不圓滿。
學習,固然重要,但重要的前提則是——需要擁有一顆能明辨是非、正邪的心來揀擇,揀擇正確的知見、觀念來正心思惟。修行是長遠的歷程,保持正念來觀照、思惟、學習,成就道業亦是可預期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