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本期主题──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改变人生由心开始

  佛法言:“相由心生”。美丽的容颜,不代表拥有美好的人生。如是因,如是果,今
世的果报是过去的努力,因中心存善念,庄严的行持自有光明的未来;放下对外相的执着
,开展心灵的慈悲与智慧,因缘具足之日,正是生命华果圆满之时。



觉大和尚开示生命的真相 
 
  世间上的一切都会灭亡;因为有生就会有死,有来一定有去。而证到涅?寂静的境界,如如不动;因为没有生,所以始终是不会灭掉,只有这个胜法才是不会灭亡的。

                              节录自《无常经》开示

外事庄彩咸归坏

  《无常经》云:“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庄就是庄严,彩就是彩画、彩绘或种种布置。如社会上的人重视房屋的装潢、环境的布置,这些都是庄彩。每个人也注重庄彩,如讲究衣服的式样、材质,女众还会运用化妆、佩戴饰品等来庄严自己。

  然而“外事庄彩咸归坏”,一切外在的庄严都会坏掉。如有些人习惯一定要化妆,天气太热,一流汗,就需要再补妆;经常上妆,又会加速皮肤老化。现代人还流行染发,有些染剂对身体健康有影响,而且不论染成什么颜色,到最后头发都会烂掉、会坏掉。所以这个身体不是要等到死了以后才会坏,现在就会坏。
表面上看到妆扮得花花绿绿很好看,仔细想一想其实那是受罪。外在无论怎么样去庄彩、化妆,通通会坏掉。譬如房屋装潢好之后,眼前看起来很美观、很舒适,但时间一久就会旧、会坏,无论是高楼大厦,或是我们自己的身形面孔,再怎么样去庄彩,到最后来都是会败坏。

内身衰变亦同然

  “内身衰变亦同然”,身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医学报告指出,我们身上的细胞透过新陈代谢,每隔一段时间会完全更新,只是人活在当中不知不觉。其实这个身体一直处在坏灭当中,我们的神识就如同住在一个死尸里面。

  身体时时刻刻在衰败、在变化,孩童时是一个面孔,少年时是一个面孔,青年又是一个面孔,到了中年、晚年又是不同的面孔。只是自己心太粗,无法觉察,等到晚年才发现自己已经衰老了;其实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迈向衰老!

  所以佛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所有一切都是无常、苦、空,都是败坏不安的境界。众生不了解这些道理,反而执着无常、苦、空的色身,在这当中去化妆、去庄彩,这就是迷惑、颠倒。明明知道是会坏的、衰败的,还是要化妆,安慰自己,内心渴望美貌久驻和外境终归衰老变迁的事实,其实是非常矛盾的。

唯有胜法不灭亡

  世间有什么是不会衰败的呢?“唯有胜法不灭亡”,出世间法就是胜法。佛所说的四谛法门: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就是胜法。因为依着这些道理,以八正道修行,就能成三昧、成正定,远离死亡、证到涅?。涅?当中常乐我净,不生不灭、不去不来。知道了这么好的法门,应该要去追求这个胜法才是最实在的。

  众生颠倒,应该要的不要,不应该要的偏偏又要,舍本逐末,在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上去追逐,始终是一场空。所以《无常经》中世尊开宗明义地讲:“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显出一个最究竟、最彻底的境界,告诉我们要安住在这个境界上面。时时刻刻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这就是胜法。

  进一步,还有“最胜法”。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这是最胜法。真空实相、寂静涅?,这就是最胜法,永远不会灭亡。世间上的一切都会灭亡;因为有生就会有死,有来一定有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证到涅?寂静的境界,是如如不动,因为没有生,所以始终是不会灭掉,只有这个胜法才是不会灭亡的。

诸有智人应善察

  “诸有智人应善察”,大众都应该是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善察”,要好好地去审察、检讨;观察这个世间确实是无常的,所有一切庄彩都会坏掉;世间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心念有生住异灭,应该要善察这些,一切都是无常,只有胜法才是最珍最贵,拥有这种知见就是善察。

  众生是不善察,因为众生颠倒,把真的当作假的,假的当作真的。所以我们要用般若智慧洞察,要观察到入微,所谓“明察秋毫”,什么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乃至于什么时间退、什么时间进,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方便、什么是究竟,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法,什么是有为法、什么是无为法,这些都要善察。而要有智慧的人才能善察。明白这些道理,就是有智慧的人;现在知道了这些道理,把这道理变成了自己的,也是有智慧的人,就能够善察。

  有智慧善察的人,懂得取舍;该取的涅?就要努力修行而证得,外面尘劳境界,就要舍。否则该取的不取,该舍的不舍,就不是善察,就是颠倒。

此老病死皆共嫌

  “此老病死皆共嫌,形仪丑恶极可厌。”了解老病死的苦,所以在还没老、大病还没现前的时候,要赶快用功,否则等到死的时候,再想用功就来不及了。一般人都知道老病死的苦,谁都不想要,可是偏偏每一个人都会轮得到,轮到了,推也推不去,逃也逃不了,所以要有这种警觉。

  “形仪丑恶极可厌”,形指形象,每个人有不同的形象:有男女、老幼、胖瘦、高矮之别。每个人的脸型、五官形象也不同,乃至于社会上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形象。仪就是仪态。面貌有美、丑、平庸的不同,不过不论平时是什么相,人老时、病时、死时,都是丑,都是让一般人觉得可厌的。

  “少年容貌暂时住”,小孩子很活泼、乖巧,容貌很纯真,不过只是“暂时住”,上午看到这样的容貌,下午不一定存在。或许突然生一场大病,面黄肌瘦,眼歪嘴斜,容貌就改变了!所以年轻的相貌只是暂时如此的,很快就会过去。“不久咸悉见枯羸”,人的一生没有多久时间,这色身就干枯、有气无力;像朵花一样,很快就会谢掉。

终归不免无常逼

  “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就算是能活到一百岁,还是要死。即便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有八万大劫,最后还是要归于无常。在中国有位彭祖,相传活了八百岁,八百岁在一般人看起来已经很长寿,可是彭祖到了最后,觉得他的寿命还是很短,祈求上天再让他延岁。人心始终是无法满足,照理说活到八百岁,应该心满意足了,可是临到病、老、死,依旧惊慌恐怖,所以会想祈求延长寿命,希望能够不病、不老、不死。如秦始皇、汉武帝都在求长生不老方,到最后还是不免一死。所以什么人都逃不过死亡这一关。

  世间人说有白无常、黑无常,两个无常杀鬼。所谓无常就是岁月不饶人,一种是因自然界的力量,一种是人为造成,很快地东西就会坏掉,如天灾,大地震一来,高楼大厦就垮掉了;战乱也会使人丧失家园;“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等,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最后都是归于无常。所以白天也是无常,晚上也是无常;晚上也会死,白天也会死,始终在轮回,老病死苦经常在身边跟着,如影随行,逃也逃不了。

  人在台湾会老、会病、会死,在美国一样的有老、有病、有死。不但是在美国,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有老、有病、有死。不但是如此,任何地方都有天灾地变,都有绑票勒索,都有杀盗淫。所以要想透过外在事相上的改变来逃避无常境界,是无处可逃的。

  “老病死苦常随逐,恒与众生作无利”,老病死恒常跟着我们走,人到那里它就跟到那里。人想不病,却偏偏要病;想不老,偏偏要老;想不死,偏偏要死,它始终跟自己作对。众生为了老病死,浪费了很多时间、金钱与生命,但是对自身、对大众却没有丝毫利益。

信受奉行 超越无常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刍众、天龙、药叉、揵闼婆、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不论是大乘、小乘,乃至于顿悟自心的法门,如果不知道无常的道理,很容易就会退失菩提心。因为知道无常,不管是修任何法门,为了要脱离无常,一定都会想要有所成就;修行没有想成就的愿心,什么法门都用不上功。所以这一部经为三乘所共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通通都要知道这些道理。

  “阿修罗等皆大欢喜”,听到佛讲的法实在太微妙,真正是最殊胜的法,能够远离老苦、病苦、死苦,能够证到涅?的境界,能够出三界、了生死,不生不灭,所以“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因为佛所说的道理都是实实在在的,心中生起信心,因信才会接受,因接受才会去奉行。

  假使没有信心,无论修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修不成功的。所以信很重要,要有信心、有正信、有智慧的信心。信心还要生根,要根深蒂固,八风吹不动。进一步要“奉行”,不仅只是知道道理,还要毕恭毕敬领受佛的教诲,最后还要行,在日常生活上去实践,就能真正脱离无常,达到涅?的究竟境界。

 
 
 
 
长相与人生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人生的经验、阅历累积记录而成,若懂得用心品尝,可以丰厚我们的人生,增广见闻。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旆法师

金刚女改朱颜

  佛陀时代,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妻子末利夫人,生一公主,名叫波阇罗(华译:金刚)。波阇罗的容貌丑恶,肌肤粗糙、干涩,头发像马毛般生硬。波斯匿王看了就不欢喜,便下令守卫不让她出皇宫,且不让外人看见,怕丢皇室的脸。

  渐渐的,波阇罗长大了,波斯匿王请臣子找到一位家道中落的贵族青年。波斯匿王告之:“我有一面容丑陋的公主,现在嫁给你,希望你能接纳。我将供应你们的生活所需及财富,赐你官位,并建造宫宅给你们住;此宅有七重门阁,如果你要出门时,务必将门锁住,不得使公主外出,千万不要让人见到公主的面相。”男子答应波斯匿王要求娶公主为妻,并与朝中大臣往来密切,相互设宴款待。而每次的宴会中,每位大臣均是夫妻一起参加,唯独驸马总是单独前往,久而久之,其他大臣开始觉得奇怪,私下猜测:“公主若不是非常美丽,就是极丑恶,不然怎么不敢带来赴会?”

  就在一次的设宴中,大臣们设计将驸马灌醉,取走钥匙,欲开门一探究竟。而波阇罗长年被关在屋中,心中十分懊恼,这时公主忽然想到佛的慈悲、相好庄严,更生忏悔,至诚遥礼世尊,愿佛能垂慈哀愍,示训教诲。佛知因缘已到,以神通力从地涌出,示现于前,公主见佛心生欢喜,丑貌立即消灭,姿容庄严出色。当大臣们开门闯入时,见公主竟是美若天仙,于是又关住门户,偷偷离去。其夫回来见状,心中讶然欢喜,得知因由,二人即刻去见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很高兴,前往精舍请示佛陀原因,佛于是说出波阇罗出生豪贵却受丑陋形貌的因缘:
波阇罗过去世时,为一长者女。长者全家供养一位辟支佛,但这位辟支佛面貌丑恶,长者女因此呵骂辟支佛。这位辟支佛在将入涅?时,示现种种神变,长者女见状,方知是圣人住世,心生悔意,向尊者忏悔,求其原谅。当时的长者女即是波阇罗,因毁谤贤圣的罪过,而感得相貌丑陋的果报。后又因忏悔而回复端正相。

长相是果 修持是因

  人的长相,高矮、美丑、胖瘦等,都是有因有果的。这一生的相貌,缘定于累世累劫的修持。佛陀相好庄严,慈悲喜舍,累世累劫度众功德愿力加持下,使波阇罗生一念虔诚忏悔心,化解前世恶口业报;故知长相是果,修持是因。

  世尊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功行圆满,故感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且证得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三身圆满,进能随类化现,随类度众生。所以要得相好庄严身,唯修善断恶,最后连善法也不执着,精进行道,慈悲修慧,证得三身圆满,方是究竟。

  佛法言:“相由心生。”现代人多凭藉美容、整形,以为如此就能使自己更加美丽庄严,殊不知长相乃因过去的业报加上现在的修持而生。若是念念慈悲喜舍,为人着想,救护众生,则心胸宽广开阔,心无挂碍,人见欢喜,不生怖畏;广学多闻,则增长智慧,能利益众生,人人敬重;以此修持,久而久之,心常于定慧中,相随心转自能相好庄严。若是念念贪瞋痴,身行杀盗淫,口行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行嫉恚痴等造十恶业,则再好的面相亦变成凶神恶煞,恒结恶缘,人人避而远之。是故佛法言:“一心造十法界”,一念瞋心则现修罗身,一念悭贪现饿鬼身,造十恶业现地狱身,修持五戒得人身,修四谛法得声闻身,修六波罗蜜成就菩萨身,三觉圆满现佛身。这一生要学诸佛菩萨的悲智愿行,用功修行,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开发内在慈悲、智慧,明心见性,转凡成圣,将人身变成佛身,就是最佳美容方法。

  佛法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世间的任何长相不足贵,只是四大五蕴假合身,终归毁坏,唯证诸佛法、报、化三身不仅圆满庄严,又能利益众生,摄受众生,助众生离苦得乐;是故现在的长相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珍惜色身,努力修行,用有限的色身成就无限的法身慧命,方不枉费人生这一遭。

 
 
 
 
面子问题

  放下俗世的一切,回归原点,便能发现:原来幸福并不来自别人的肯定,心得解脱自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文/编辑部

  自古以来面子问题似乎是众人关心的焦点,与面子有关的形容词也特别多,如丢脸、没面子、面上无光等;对大部分的人而言,似乎身命财产均可抛,唯有面子要保住。说穿了,挣面子只是要挣得别人的肯定。

  时代巨轮推动人类前进,随着医学文明的演进,面子问题也日趋白热化。时下化妆品虽能增添脸上几分色彩,却掩饰不了业力在脸上所造成圆扁、大小等差异。为了磨除这些痕迹,人们开始在一尺大的脸上,斤斤计较,在上面刻画未来蓝图。但是,由涂抹到刻画,人生是否因此而更多采多姿?美丽的容貌和美丽的人生是否画上等号?这就值得人们深刻思惟与探索。

相随心转

  所谓“相由心生”,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面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湛,面相完全改变,告诉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因为裴度不断的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因此面相有如此不同的差别。所以一行禅师曾说:“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又不如一点之心。”孟子也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由此可知:脸,正如实地记录我们的心。

真正的幸福

  佛法教导人知道“万法唯心造”之理,令人舍却外在,藉清净持戒、修定、修慧,磨除习气;透过不断反照自心,薰习磨炼,使心恢复本来面目,为自己开辟一条光明自在的人生大道。

  世间人为了拥有幸福的人生,在物质界上汲汲营营,追到的只是一场梦;修行人放下俗世的一切,回归原点,便能发现:原来幸福并不来自别人的肯定,心得解脱自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虚妄不净的色身

  到了坟场,田主人发现那里到处散着尸体骨骸,皆已发胀臭烂,且有鸟兽正在食啖这些尸体。比丘指着这些鸟兽对田主人说:“这些鸟兽就是我的证人!”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一年级 见铃法师

  从前有一位比丘,每日皆会到城外旷野的坟场。而比丘在到达坟场的路途当中,必须穿越一块田地。田主人见到那位比丘老是穿越他的田地,禁不住地起了瞋心。一日,田主人终于忍不住,便将比丘拦下问道:“你是打那儿来的乞士,每天在我的田中纵横往来,田地都被你走出痕迹来了!”比丘回答道:“我目前在兴讼当中,急须有人为我作证,为了寻找证人,所以必须经过你的田地。”比丘说完便又走了。这位田主心生好奇,因此便跟在比丘后头,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到了坟场,田主人发现那里到处散着尸体骨骸,皆已发胀臭烂,且有鸟兽正在食啖这些尸体。比丘指着这些鸟兽对田主人说:“这些鸟兽就是我的证人!”田主人觉得很疑惑,便问道:“为什么这些鸟兽就是你的证人?你身为一位出家众,又能够和谁有争讼?”比丘回答道:“我的心镇日追逐着虚幻不实的色声香味细滑之五欲境界,有许多烦恼、恶念。为了使心中的烦恼贼从命,因此每天都到旷野当中,观察这些骨骸臭秽不堪,再转而观察自己的这个色身,从头到脚没有一处与那些死尸相异的,教这念心要作恶露不净之观想,并提醒自己:‘这念心是如此的生灭变异,无常变迁迅速,错乱不定,今日应忏悔改过,不要再造作恶业。’而这些每日食啖尸体的鸟兽,正是色身不净的证人啊!”

  这时田主人听闻比丘对自心所说之教诲,便以手挥泪,哽咽难言。原来这位田主人过去生于迦叶佛住世时,一万年的时间当中,皆修不净观,观想三十六物不净。因而当田主人听闻比丘所言,当下即与比丘皆开悟证得须陀洹果。

  欲解脱烦恼的束缚,脱离三界,当如公案当中的比丘与田主人一般。若不发勇猛精进心,持续在法上用功,如何能破除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能开悟证果非一蹴可几,乃由于其无始劫以来的精进用功累积而来的深厚善根,因缘时节一到自然能一念相应,有所契悟。是故吾等,当勤精进!

 
 
 
 
美丽的升华
 

  追寻身心灵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升华的契机。唯有认清美丽的真相,方能不为虚妄的假相所迷障,进而照破缠缚自心的一切执念。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庄法师

认清美丽的真相

  喜爱美丽的事物,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倾向。然而,“美”的真相是什么呢?

  一次法会当中,人潮蜂涌之际见到了一对身着海青的母女。在阳光下所展现的妍丽神采,令往来的人群为之再三回首,然而,旁立于她们身侧的老奶奶,却已然预演了她们数十年之后的模样。所谓青春永驻,是一则不可能实现的神话。因此,“美”的真相是:永远无法抗拒的岁月侵蚀。

  日复一日,我们试图使用各种方法美化自己,然而,层层的彩妆、衣着或是香水都只是一种遮掩。事实上,无论外表的装饰造作或是深层的肌肤美白,都不能改变身体不净的真相。日日夜夜,我们身上的九处孔穴犹如烂疮,常流不净。因此,“美”的真相是:永远禁不起本质的探究。

  盛唐之时,体态丰盈的杨贵妃能够得到帝王的宠爱,然而,唐朝的美人若是生于当今之世,恐怕要为了减重而满腹忧愁。不同时代、种族和文化对于美丑的介别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在不同的因和缘当中,“美”的觉受是因为分别比较而产生。其实,美、丑、胖、瘦只是相对的存在,所谓环肥燕瘦,各擅其美。因此,“美”的真相是:永远没有一定的标准。

  人们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心力以雕塑自己的容貌和仪表,日日寻思着如何完美地展现“我”的存在。然而──美丽是脆弱的暂现,禁不起些微的撞击和病缠,更遑论韶光似箭催人老。美丽是肤浅的假相,薄薄一层皮肤当中所包裹的是不净的血肉和屎溺。美丽是虚妄的觉受,时尚是商场行销的策略,流行是徒劳无益的追寻。

  雕琢出来的美丽是短暂而虚妄的。虽然美的本身并非罪过,却因人们的分别与执着而成为滋长贪欲的因由。正如《大宝积经》当中的开示:“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净,如厕虫乐粪,愚贪身无异。忆想妄分别,则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别,五欲则断灭。邪念生贪着,贪着生烦恼,正念无贪着,余烦恼亦尽。”不净,是我们身体的真实相貌;美丽,仅是虚妄短暂的假相。

从根本寻求真善美

  对于美的追寻是人性的一种本能,然而人们只是在果报上竭力营求,却不知道要从因地上播种耕耘,殊不知身相庄严或是形仪丑恶,端视过去生中的因行是善是恶。外相的美是易逝的,唯有发自于内心的美才是真正的青春之泉;因为,本着这一份良知良能,人生将会丰足而美好。春日播种,必有秋获之时;明了佛法中的因果定则,就如同掌握了通向十法界的地图,不再盲目地沉浮于生死大海。

  依循因果定律,我们可以从根本上寻求身心灵的真善美。

  茹素是庄严身心的初步。素食者不仅可以避免在体内累积致病的毒素,更能够长养自心的慈悲和柔软。《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并且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面对至亲的血肉,何忍下咽?

  受持三皈五戒,得保人身是修行的根本。透过修行能让心灵净化,皈依佛、法、僧三宝,成为三宝弟子,进而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即可获得善神的护佑,并且于未来世中免除堕地狱、畜生、饿鬼的苦报。今生净守五戒,常保三业清净,即能由戒生定,进而因定发慧,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就,是解脱生死之苦的要因。

  广修六度万行,庄严无上菩提;心灵的净化是最真实的美丽。菩萨修持六度万行,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度”即是度脱生死烦恼,将心念依靠在六度万行,就能转化一切烦恼。直至六波罗蜜互融互摄,圆满无缺,即能由生死的此岸,度烦恼中流,到达涅?的彼岸。

永恒不变的美

  只要尚未断除烦恼,生命就会一再的循环,在六道当中,不断地改头换面;短暂生命旅程中曾经拥有的一切,只是一场又一场的梦。经中云:“从无量劫往返生死,设积身骨过须弥山,其髓涂地可遍天下。”长劫的生死洪流中,我们受过无量的苦楚,一思及此,如何能够为这如同镜花水月的皮相而继续蹉跎生命呢?

  追寻身心灵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升华的契机。唯有认清美丽的真相,方能不为虚妄的假相所迷障,进而照破缠缚自心的一切执念。心灵澄定,尘念净尽之后,美,不求自得。这种澄澈自心之后所显露的庄严,是本具的,只因蒙尘而隐翳在众生心当中。

  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即是以六度万行净涤尘垢的菩萨行。因此,菩萨的庄严非独是外相的众宝严饰,更是自性的光明圆满。诸佛菩萨的慈悲容颜,所展现的是内外一如而且清净自在的万德庄严,这种超越世情的至真、至善、至美,方是永恒而不变的美丽。

 
 
 
 
命由己作 福自己求
 

  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倘身口意清净,于因地上常起慈悲心、柔软心,必能感得快乐、清净的果报。

                      文/普亲精舍高级禅修班学员 邱玉莲(传晏)
    

为善最乐

  记得年幼时,家乡虽地处偏远,但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由于远离尘嚣及人烟稀少,全村仅住十余户人家。大人们平日忙于农务,孩子们天真的欢笑声则常回荡在山谷、溪流间……。这幅恬静怡人的农村景致,一直是孩提时光中最美好的回忆。

  就在这小小的农村里有一位大善人,他是村中的邻长,印象中,他的身子健朗,讲话中气十足,虽然个儿不高,却有满怀的古道热肠。平日虽然家中农事繁重,但总是心系乡里事务,只见他戴着斗笠的身影,穿梭在炎阳下、村民中,举凡造桥铺路、设灯照明及调解纷争等,都是事必亲躬,未有微词。

  即使是风灾来袭的夜晚,邻长也会彻夜未眠,不畏危险带人街头巷尾到处巡视。有次由于大雨滂沱,强风肆虐,土石崩坍,他见情况危急,连夜叩门叫醒熟睡中的村民,并带着大家携老扶幼撤离到山丘上。当由高处往下俯瞰,目睹辛苦建立的家园被大水冲毁时,村民们个个都泪眼婆娑,对挽救村民性命的邻长更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意。

  邻长除了为村民服务不遗余力,加上平日爽朗熟悉的笑声,辉映在黑黝及祥和慈善的脸庞,其慈善之心与作为就如菩萨为众生般的显露无遗。亦因其善心好念,自然流露着平易近人的可掬笑容,即便是与他几句简单的寒暄或一声轻轻的问候,都会给人好似冬阳的感受,温暖着人们的身心。所以在这里,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只要远远地看见他,都会亲切叫他一声:“邻长伯好!”而这景象实非讲求功利的现在社会容易见到的。

  从小到大这些年来,看到邻长伯一直家庭和睦、子媳贤孝、儿孙聪颖、欢乐满堂,不禁想起所谓“布施者得?,为善者销恶。”从这道理来看,这不就是由于邻长伯平常服务乡里,为善布施,所招感的福泽吗?走笔至此,不禁赞叹佛法是如此的平实,凡事都可从生活中去观察体验。

福祸无门 唯人自召

  善恶福祸总在心念间。同样的,在村子里也住了一对中年夫妻,印象中,他们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村里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虽然个性不合,但是却有一个共同嗜好,就是好食狗肉。

  为满足口腹之欲,这对夫妻常常寻找附近野狗下手捕捉。由于这对夫妻心中所想就是如何加害狗儿,时日一久,面露凶相,在村子里更是横结恶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左邻右舍饲养的家犬,只要远远地见到这对夫妻,就怒目相视,狂吠不已,尤其是在夜里,一见到他们的身影,便视之如寇仇,成群结队的狗儿齐声狂嗥着,似乎为它们死去的同伴鸣冤叫屈。

  古语有云:“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福祸无门,唯人自召。”这对夫妻生活并不愉快,陆续经历了亲人意外丧生,儿孙相继残疾,卧病在床数十载之苦。记得在去年探望这位女主人时,她已经有好些年都未曾下过病床了,蜷缩着瘦骨嶙峋的身子,除了单薄的衣物外,就只剩氧气罩、鼻胃管、导尿管等缠绕在身,空气中则弥漫着一股苦药味。看着她茫然若失的眼神,痛苦扭曲般的脸孔,记忆中一只只无辜被烹杀狗儿的绝望神情,一幕幕的浮现,此情此景,令人一阵鼻酸,不胜唏嘘。过去的残暴霸气,早已在病痛的折磨中烟消云散,但是,杀业呵!却像影子随形般紧紧地跟随着。

开展光明的人生

  《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世间一切相状、种种境界,无非是心的作用。当心起贪瞋痴,就易造诸多恶业,招致恶果。相反的,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倘身口意清净,于因地上常起慈悲心、柔软心,必能感得快乐、清净的果报。是故“命由己作,福自己求”,了解祸福命运皆掌握在自己手上,更应行善止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持之以恒,不令废失,开启人生的光明面。若世间大部分的人都能了解这些道理,并实践这些道理,人间就是净土,何需于外相上执着而求?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