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本期主题──宽以待人









  古德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辽阔,乃在能纳百川千流;
释迦世尊亦教化弟子要以“慈忍”,对待一切恶人之扰乱。在这喧扰的尘世中,
也让我们学习以“宽容”,打开心门,接纳不同的人事物,让生命净化提升,拓
展更丰富、宽阔的人生视野。





觉大和尚开示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佛法当中有假观善、真空善、中道实相善。假观善,世间上的一切都是假有,不离相对、无常、生灭、败坏之相,佛法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正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世间上的善、恶都在相对中,很难有绝对的标准。例如在中国子女奉养父母乃是应有的孝道,但是在西方国家却没有那么强的观念。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对于善与恶的认定也不一样,所以社会上对善、恶的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缘起性空,随着因缘的改变而有不同。

  一般人对于“旧恶”──过去曾与自己结恶的人,始终是放不下,牢记在心中,一有机会就想藉机报仇。对于“恶人”──罪大恶极的人,更是嫉恶如仇,有善必赏,有恶必罚,认为做到如此,才是有正义感。然而,世间上所谓的好人、恶人,有时是不容易分辨的?譬如有的人表面上看是个好人,心里却充满了贪瞋痴、嫉妒;有的人外表看去举止、言辞粗率,不修边幅,可是心地光明、坦荡。如此看来,那一个是好人?那一个又是恶人?所以真正修菩萨行,这种嫉恶如仇的观念就要转过来。因为菩萨的心境,看到好人,即希望他能早日成佛;遇到恶人,就想办法教导他,使他变成好人、贤人,乃至圣人。如地藏王菩萨的弘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就是菩萨的大慈悲心量。

  菩萨心量广大,知道一切善、恶都是无常,所以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世界没有一恶人可憎,因为菩萨视众生如子,世界上的人都像自己的小孩一般,小孩做了坏事吗?其实也不是,只是由于他这念心迷惑了,不了解善恶、是非。人人佛性本具,恶人一旦觉悟了,就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透过精进修行,也能成就佛道。所以对于恶人的迷惑无知,要予以同情;虽然如此,但也不能是非、善恶不分,只是知而不着。了解这些道理,是为了帮助我们放下瞋恨,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心量广大,这念心定下来就有智慧处理种种境界考验;能怨亲平等,自然就能达到诸佛菩萨的平等法界。





随缘了业心自在

  常怀一颗宽容心,遇到境界时用佛法的道理思惟、返照自心,便能在利他的菩萨行中完成自利,如此方不愧为修行人!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朱法师

  《达磨二入四行观》言:“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修行路上,面对逆境的考验时,若用心思惟此理,即能甘心甘受,都无冤诉。同时,要心量广大,在“随缘了旧业”外,更要怀着一颗宽恕之心,与对方解冤释结,转恶缘为善缘。

  战国时代,廉颇是一位大将军,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升为宰相。廉颇因此非常不服气,心中总是盘算碰到蔺相如时,要想办法加以羞辱。有一天,两人各乘马车外出,当蔺相如听家仆说廉颇的马车迎面而来时,便请家仆让路,绕小路而行,避开廉颇。事后,家仆非常不服气,心想堂堂一个宰相,为何要让路呢?相如了解家仆之心意后,便表示自己连秦王都不畏惧,更何况是大将廉颇。实是因为今日赵国能安定,少不了文武百官,自己是文官,而廉颇是武官,彼此要和平相处,政局安定,如此百姓才能过着安乐、富足的生活。听完蔺相如的一番话,家仆非常感动,对蔺相如更加钦佩与敬重。不久,这些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即心生惭愧,便亲自向相如负荆请罪,此后蔺相如和廉颇互为知己,共同缔造了赵国的兴盛。由此公案,可知心量宽大,不仅能化解个人恩怨,更可让国家、社稷和合。

  俗谚:“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在“随缘了旧业”的同时,亦要学习诸佛菩萨的慈悲心量。如赞弥勒佛偈所云:“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于修行路上,时时以慈悲心宽恕他人的过错,自己若被误解或犯过失时,对于他人的恶言相待,不起瞋恼,亦不以恶言还施众生。经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相信因果之理,行“报冤行”,常怀一颗宽容心,用佛法的道理思惟、返照,便能在利他的菩萨行中完成自利,如此方不愧为修行人!





宽恕的当下,就是光明的开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犯错,若是自己发生过错时,总希望别人可以原谅,再给自己机会,以改过向善。同样地,将心比心,当他人犯错时,我们也应该恕己及人,宽容对方,给对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文/普观精舍住持 见炯法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犯错,若是自己发生过错时,总希望别人可以原谅,再给自己机会,以改过向善。同样地,将心比心,当他人犯错时,我们也应该恕己及人,宽容对方,给对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宽恕正念起,报复变报恩

  春秋时代有位明君楚庄王,一天晚上邀宴群臣,当宴会进行到一半时,突然火烛熄灭了,有一位喝醉的臣子,趁机戏弄了庄王的爱妾,庄王的爱妾立即拉断这位臣子的帽带,并且向庄王报告,希望庄王能够处罚这位臣子。结果,楚庄王命令左右的侍者不准点火,并且传话说:“与寡人喝酒,若是不把自己的帽带拉断者,就表示今天晚上没有尽兴!”群臣听了以后,全都拉断帽带,大家也就尽欢而散。

  后来楚庄王与晋国作战,不料被晋军团团围住,眼看情势十分的危急,突然间,有一位勇士置生死于度外,奋然作战,因而解除楚庄王被困的危机。战后,楚庄王找到这位勇士,准备要犒赏他,同时好奇地问:是什么力量使得他在紧急情况下,能完全不顾自己的生命而为自己突围?结果这位勇士说:他就是那晚戏弄庄王爱妾的人,因为一时酒醉糊涂犯罪,幸遇楚庄王宽心仁恕,为了报恩,所以才有今日的奋勇杀敌。古德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楚庄王因为宽恕,无意间与这位勇士结了善缘,也因为这个善缘救了自己一命。

  《六祖坛经》:“心悟转法华”,即使我们眼前看到他人的缺点、过失,甚至受到对方的伤害,如果当下能够保持觉性,心量广大,以慈悲代替瞋恚,以宽恕代替报复,那么本来的无明、恶缘、对立、冲突、干戈不仅可以大事化小事,避免伤及无辜,甚至可以转化成祥和、善缘。

宽容以止恶,悲剧不上演

  当年德国的希特勒如果能够像楚庄王,宽恕曾经伤害他的犹太人,那么也许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生,也没有迫害犹太人种种残暴行为的发生。

  相反地,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希特勒,仇恨心殷重、没有肚量,甚至处处计较、报复,那岂不是天下要大乱了。近年来所发生的九一一事件,就是仇恨下的产物。面对如此惨痛的经验,应该要记取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学习以宽容的心,心量广大来面对一切。

明因果善恶,恕己必及人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经遇到不法之徒的刺杀。由于大师是位契悟圣道的圣者,所以早就预知此事,因此事先放了十两金子在座位上。到了夜晚,果然有位张行昌潜入方丈室,准备行刺,惠能大师于是伸长脖子让对方砍杀,但是大师有修证的功德力,因此张行昌无论如何挥刀,都没有办法伤害到大师。这时惠能大师对他说:“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张行昌一听,惊吓地昏倒在地。醒来之后,立即向惠能大师求哀忏悔,希望出家。大师就把金子交给张行昌,同时要他赶快离去,原因是大师怕徒众一旦发现此事,将记恨在心,进而加害张行昌。明明是张行昌做了坏事,大师为什么如此护念他?

  事非偶然,有前前才有后后,如同有一才有二,有二才能有三。而佛法讲的更明白,人有三世因果。“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因此惠能大师宽恕了张行昌,不是善恶不分,而是知因识果,所以大师说:“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达磨二入四行观》:“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表面上,好像是别人让我们受苦,其实更进一步推敲,为什么别人不使他人受苦,偏偏是我们?当回光返照,检讨自己,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果报还自受,所以即使是自己受苦,也愿意宽恕。

  再者大师要张行昌迅速离去,不只是单方面宽容张行昌,更重要的是护念大众,防止复仇的种子再起,犯下恶业,结成恶果。从上可知,深信因果,必能宽恕。

  从因缘果报来看,作者即受者,因此与其说是宽恕别人,实际上,是宽恕自己的无明,解除自己的烦恼、心结,同时也结束了无意义的恶梦连连。当黑暗消失,即是光明。从我们宽恕的心念一起,所有不好的事情,如同流水,都将成为过去;宽恕的当下,就是光明的开始。





宽恕的人生

  “宽恕”不仅能使他人免于恐惧不安;也能令自己身心清净、自在,同时也是增长慈悲心最好的良方。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汉法师

宽以待人,处处是光明净土


  宽恕的意义,即是以宽广的心量,包容他人的过失。为何要宽恕?若没有宽恕的心量,“恕”就会变成“怒”,然而“怒”不但恼害己身、心不得自在,还令他人陷于恐惧、不安,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是可以改变而且避免,那就是选择“宽恕”。

  “宽恕”不仅能使他人免于恐惧不安;也能令自己身心清净、自在,同时也是增长慈悲心最好的良方。憨山大师云:“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佛经亦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诸佛、菩萨皆以四无量心悯念、饶益众生,希望坏人变好人;好人成贤成圣,又怎么会责备众生呢?所以修行学佛之人,要常以宽广心量,慈悲待人处事。若能如此,则心地时时是光明,处处是净土。

以慈悲宽恕,,化灾难为祥和

  曾听闻过一则真实的故事: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法名传毅。因为母亲住院,所以常在公司、医院间往返奔波。一日开车途中,前方满载钢筋的大货车,因未将钢筋固定,到了上坡时,突然钢筋如乱箭般,穿透传毅车子的前方玻璃,涌进车内,幸好驾驶座旁无人,不然必成肉酱;此时传毅似乎感觉到有人在帮他挡着钢筋,座椅后倾后,钢筋从头上穿过,头皮被掀起,并有脑震荡,所幸未伤及身体其他部位。面对自己闯下大祸,肇事者既惊慌又恐怖,不知如何是好,传毅向对方借了行动电话开始联络:“二哥我车祸了,请到XX保险公司办初险;三哥我在那里……请将车子送至汽车修理厂;四哥请陪同警察至……;大哥请送我到医院……。”打完电话后,传毅随即安抚对方:“没事!没事!不用紧张,心情放松。”其实传毅此时已是血流满脸。当传毅的大哥一到,才将他扶上车,马上他就昏倒了。

  在医院醒来时,孝顺的传毅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叮咛兄弟姊妹勿让母亲知道;接着就是安慰肇事者,“已经没事,你可以放心回去!”完全没有提到要对方理赔之事。之后哥哥问:“为何不要求他赔偿?”传毅回答:“车祸中最担心、紧张、害怕的就是肇事者,看到对方已经很苦了,自己又怎么忍心增添他的情绪压力呢?而且自己也有保险。”兄弟们对于传毅处理的方式,一直说他好傻,大概头撞坏了。

  康复后的传毅,与大众分享车祸的心境时,说道:“若不是在车祸前曾受三皈、五戒及八关斋戒,现在可能已向阎王报到了!”由于受三皈、五戒及八关斋戒的功德,在诸佛菩萨、护法龙天的庇佑下,才使自己能重报轻受,在大难中捡回一条生命,也让自己对佛法的信心更增胜。”当他人问传毅:“为何在这场车祸中,能如此地保持冷静、又能宽恕肇事者?”传毅说:“因为有佛法的力量与薰修,让自己临危时,这念心还能清楚明白,知道该处理、该做什么事;佛法也让我学会了慈悲与宽容,唯有以此方式,才是解决事情最省事、有效率,且最和气、圆满的方法。”

以宽恕开创自他的净土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宽恕他人是慈悲;改变自己、感化他人是智慧,佛法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戾气,让社会更祥和,人生更光明。

  故事后记:事情过了多年,货车司机的净土,是更加小心翼翼地驾车;而传毅则找到自己的极乐净土──在中台禅寺 觉大和尚的座下出家,将一己的小爱化为大爱,希望用有限的生命弘扬佛法,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的利益。





任心遨游大自在
 

  “宽”是不记他人的过错,“恕”则是原谅他人的过错,所以宽恕是忍辱及慈悲的积极表现。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胆法师


宽恕是自利利他的善行

  宽恕是自利利他的善行。“宽”是不记他人的过错,“恕”则是原谅他人的过错,所以宽恕是忍辱及慈悲的积极表现。所谓“怒”是心奴,“恕”是心如。瞋心一起,因为不能作主、无法宽恕他人,进而引发身口意三业造恶,就成为自己心的奴隶,将来更须承担种种苦报;相反地,如果知道回光返照,忍恶无瞋,这念心如如不动,且宽恕他人,作自己心的主人,如此就得大自在,不但自利亦能利他。

用佛法的智慧,涵养心量

  了解宽恕的重要性,要如何透过思惟佛法的道理以扩大心量呢?首先需建立正确的知见,即佛法中的真理智慧——相信佛性本具、因果及缘起性空之理。我们的心量之所以无法宽大,首先可能对佛性本具的信心尚未建立,因为倘能肯定自己的佛性,则当下就能肯定众生的佛性,如此自然能宽容对待众生,不会与他人斤斤计较,所以古德云:“忍辱第一道,先须除我人,事来无所受,即真菩提身。”进一步深信因果的人,更能以慈悲心待人,如果我们无法宽恕他人,其实就是不能宽恕自己,最后仍是果报还自受。知道一切法因缘和合的道理,大众都是彼此互相依存,自然就能升起感恩之心,有了感恩的心,心量渐广,明白我们总是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所以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发心也要以回馈大众为出发点。

  建立正知见后,才能在正知见上起正思惟。思惟清楚佛法的道理,更进一步起而行,所谓知行合一、解行并重,结合佛法与修行,方能使行者获得最大的法益。

用宽恕取代心中的仇恨

  过去一位富迦罗越长者有两个儿子,在他重病即将辞世前嘱付大儿子说:“你弟弟年纪小,今后希望你能够帮助他成家立业,不要让他受饥寒之苦。”富迦罗越长者往生后,依着父亲的遗言,兄弟俩和睦地共同生活。但禁不住妻子的不断怂恿:“等到弟弟长大后,一定会和我们分家产,我们本来拥有的东西都会被他拿走,为了防患未然,何不现在就将他赶出门呢?”时间久了,哥哥完全忘记了父亲临终前的叮咛,决定将弟弟带到城外的坟墓旁,然后杀害他。

  有一天,哥哥佯言要带弟弟去城外走走,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地来到坟墓边。哥哥二话不说,趁弟弟不注意的时候,拿起绳子将他绑在柏树上。此时,原本心中充满杀意的哥哥看着天真无邪的弟弟,想到毕竟是兄弟一场,实在狠不下心亲自杀他,于是决定让他由虎狼野兽吃掉或恶鬼害死吧!因此欺骗弟弟说:“你最近做错了许多事,今天就罚你一个人在这里过夜,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反省自己的过错。明天一早,我再来接你回家。”于是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黑夜中,飞禽走兽的嘶喊声吓坏了无依无靠的弟弟,于是他放声大哭并对着天空叹气地说:“现在的我陷入极为困厄恐怖的境地,三界之中有什么人具足大慈悲心,能够让我依靠并解除心中的惧怕呢?”此时,佛陀即以禅定力大放光明,不但除去黑暗,也让弟弟身上的绳子自然脱落。慈悲的佛陀走到弟弟的面前问他:“你有没有什么愿望啊?”心中充满清凉的弟弟知道是佛陀的慈悲力量,使他能够解脱困境,心想该如何报答佛的恩泽呢?于是他当下发愿:“愿我发无上菩提心,将来成就佛道也能度脱一切众生,令离苦得乐!”佛随即为他宣说正法,弟弟蒙受法益后告诉佛陀:“虽然我的哥哥起恶念,违背父亲的嘱付而加害于我,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我得以见佛听闻法要断除生死之苦,现在我应该回去报答他的恩德!”于是辞别佛陀回到了家中,兄嫂两人非常惭愧自己的恶行而无颜相见。弟弟告诉哥哥:“虽然您听信妻子的恶言将我囚禁在坟墓间,但是因为这个因缘使我今生能够听闻佛法,解脱烦恼而成就道业,实在太感恩您了!您实在是我的大恩人啊!”于是为夫妻二人宣说佛法,使其心开意解,当下就证得了初果。

心怀宽恕,得大自在

  由是可知,宽恕能化解一切仇恨,不但自己得到利益,更能利益他人。其次,知恩、感恩、报恩之心能够长养我们宽容的心量,因为时时刻刻感念他人的恩德,想尽办法回馈都来不及,如何能起瞋心而无法原谅别人呢?古德云:“若逢知己宜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以慈悲柔软的心常行宽恕,任心遨游,得大自在,是我们立身处世乃至社会安定,及世界和平的活水源头,也是成就一切功德、自利利他的善行!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