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

佛法的「進」是積極建立緣起,巧設種種方便度化眾生;
「退」是度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

文/見棟法師

  

  「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世間法、眾生境界中,沒有所謂的「中立」,不進則退、不是則非、不精進則懈怠。所以修行必須不斷不斷地改過遷善,不斷不斷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乃至雖知眾生難度,仍一本慈悲襟懷 ──以度眾生為本分事,縱使磨難重重,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有理行遍天下」,是的,修行人之所以能夠頂天立地、能夠五湖四海為上客,不外就是一個「理」現前,什麼理?悲智是也。

   <大智論卷廿七、大慈大悲>云:「以大慈悲力故,於無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厭沒;以大慈悲力故,久應得涅槃而不取證。」又言:「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想到 師父說的、做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體會到,唯有泯卻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才堪得起「直下承當」,否則挑起的往往是我執、習氣和煩惱罷了。

  佛法的「進」是積極建立緣起、運用緣起,巧設種種方便,度化眾生,行的是無我的坦蕩光明之路;佛法的「退」是「度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離一切相,灑脫無礙。最後契入「不進不退」,不生不滅的中道實相。

  「悲心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外在的太陽有昇有落,而心中的陽光是否依舊燦爛?修行人!繼續用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