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

佛法的“进”是积极建立缘起,巧设种种方便度化众生;
“退”是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

文/见栋法师

  

  “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世间法、众生境界中,没有所谓的“中立”,不进则退、不是则非、不精进则懈怠。所以修行必须不断不断地改过迁善,不断不断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乃至虽知众生难度,仍一本慈悲襟怀 ──以度众生为本分事,纵使磨难重重,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理行遍天下”,是的,修行人之所以能够顶天立地、能够五湖四海为上客,不外就是一个“理”现前,什么理?悲智是也。

   <大智论卷廿七、大慈大悲>云:“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以大慈悲力故,久应得涅槃而不取证。”又言:“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想到 师父说的、做的:“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体会到,唯有泯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堪得起“直下承当”,否则挑起的往往是我执、习气和烦恼罢了。

  佛法的“进”是积极建立缘起、运用缘起,巧设种种方便,度化众生,行的是无我的坦荡光明之路;佛法的“退”是“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离一切相,洒脱无碍。最后契入“不进不退”,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

  “悲心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外在的太阳有升有落,而心中的阳光是否依旧灿烂?修行人!继续用功。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