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祥宝塔禅寺住持见岸法师专访】──
天祥烟云妙出尘 一尘廓然始见岸

以佛法而言,修行即是时时觉察、觉照,
放下自己的贪、瞋、痴等习气,忍下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
“站在世间人的立场,就是与自己拔河。”

文/李美鹃(传底)

 

  民国八十一年前,她是全身穿着香奈儿名牌的建筑界名人,如今,一袭清简架裟,中台禅寺天祥宝塔住持见岸法师已是个将自己定位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出家众。参禅悟道之路究竟有多远?听见岸师法意无限地道出学佛的心路历程,原来,远远近近的答案,就在起心动念的那一个当下。

  十年前,由于许多政界和艺文界的名人陆续打了禅七,穿着打扮及行事作风向来走在流行尖端的见岸师,为了赶时髦、满足好奇心,带着“打禅七很fashion ”的念头,就这样前往由 惟觉老和尚担任住持的万里灵泉寺打了第一次禅七。

  从未蒙受佛法薰修的见岸师,即使当时并不明白修行是人生最究竟的道路,听闻惟觉老和尚开示亦无法听入心地,然而,灵泉寺所带来的清净自在感,却让她欢喜得经常上山。有时候,老和尚找她办事,她更是心无二念爽然前往,如今回想起来,“这就是善法的业力!”

  见岸师说,在接触佛法前,她以为富贵、快乐是来自于累积的钱财中,因此,镇日追逐、努力的目标就是如何让自己赚到十亿甚至一百亿。然而,跟着师父听经闻法、看着他以一言一行的身教引度众生安身立命的过程中,自己才慢慢体悟,原来世间人所订定的目标,常常是事与愿违的定位,真正的欢喜并非建立在财富上,而是在于那一份本来清净湛然的自性菩提。

  民国八十一年,在接触佛法两年多后,没有太多的挣扎和念头,只因为“人家都出家了,我们也要出家”的想法,辞掉了人人称羡的高薪工作、送出了成堆的名牌行头,带着一条毛巾、一双拖鞋、一套运动服,见岸师和另一位师兄弟一同成了 惟觉老和尚座下弟子。

  悦翔珠宝公司负责人林快鸯回忆见岸师出家时的因缘表示,当时,有朋友告诉她“传航(见岸师皈依时的法名)要出家了!”林快鸯心想,“一个连到山上发心扫厕所都穿着五万元名牌的人,怎么可能会出家?”因此,听了朋友的话,她只是淡淡地回答,“真的剃度了再说吧!”没想到,见岸师竟然真的放下了尘世的一切,以佛法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有了定位才有目标,才有表演的舞台。”见岸师说,出家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成了自己自利利他的定位和学习的目标,特别是从师父身上了解到佛法是要实践的,“一切都是做了就有,没做就没有,佛法说功不唐捐、福不唐捐,也就是做一分即一分。”

  有一次, 惟觉老和尚与弟子一起出坡,有位弟子基于恭敬心对老和尚说,“师父,您不要做,我们来做。”老和尚却说,“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亲身演教的示范,让见岸师更了解修行是时间的功夫。

  见岸师表示,以世间法来说,修行就是将生活中面对的人、时、事、地、物达到平衡;以佛法而言,修行即是时时觉察、觉照,放下自己的贪、瞋、痴等习气,忍下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站在世间人的立场,就是与自己拔河。”

  在这一场拔河赛中,见岸师不但学会了如何放下粗的烦恼,在更细致的事相上磨炼,进而启发理上的契悟;同时,她也了解到,修行不是为师父、不是为道场,而是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在努力。因此,本着“转自己的问题就是转众生的问题,转众生的问题就是转自己问题”及“不恒顺外面的众生,如何恒顺内心众生”的心念,出家后,见岸师总是以慈悲和智慧度众。

  特别是在担任天祥宝塔住持这些年的过程中,由于前往者多是为了替往生的家人购置塔位,而非虔敬接触佛法者,因此,若非特别的慈悲和智慧,如何做到恒顺众生和满足众人要求的目标?然而,见岸师做到了,只因她心心念念都想着,“如果自己像对方这么苦,希望别人怎么帮忙。”

  从出家前到出家后,见岸师强调,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清楚修行这条路是永不回头的一条路。”好比一杯墨汁,滴入一滴清水后,虽然仍是污黑的墨汁,但它已然有了一滴清水在内,如是滴两滴、滴三滴、滴四滴,即使滴十滴后依旧不改本色,但是,不断一滴再滴,总有清净澄澈之时,彻见湛然长寂的本来面目亦是相同的道理。

  回头再看那个曾经全身穿著名牌的自己,见岸师说,“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将福报应用在利益众生的善法上。”一句话,当下又无声无寂地成了过去。在现在与过去之间,原来又是那一念心在作用。

<本文摘自大成报>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