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眾為師 見蒼生同一悲允

見允師表示:
應該向觀世音菩薩學習傾聽的藝術,
唯有心中常存觀音菩薩的悲心,
才能幫助別人解決現前的困難;
這也是改善人際關係最好的潤滑劑。

文/記者 邵怡華
  

  
  看著端坐於前的見允法師,威儀堂堂、安詳自在的模樣,從容、悲憫、智慧的氣度,令人如沐春風!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研究所畢業,出家至今已逾七年的中台禪寺副住持見允法師,細說著出家歷程,他說,畢業後雖任職於業界首選的中興工程顧問社,然而,日復一日打卡上下班,領一份薪水,生活絲毫不見喜悅,亦不時體認到生命彷若迅速蒸發的盆水,驟然消逝。   

  當智慧與慈悲沒有隨著生活點滴累進,生命就從指縫之中點滴消逝了,這般情境,可說是見允師出家前的生活寫照,接觸佛法後,佛法蘊涵的素淨喜悅,讓他甘心為它捨棄紅塵繁華!

朝禮自性靈山  

 八十一年,在偶然因緣下,他沿著外雙溪路旁的指標,步行尋找傳聞中的靈泉寺。一路上,他以朝聖的心境,亦步亦趨的反省、思惟,並隨著腳下的節奏念起了佛號,走到了萬里山上的靈泉寺「心也跟著清涼了起來」。如此走了三年,其間也發心護七、打七,終於下定決心,出家修行才是自己究竟的人生道路。   

  見允師說,當時腦中不斷自問,如果師父要我馬上出家是否有足夠勇氣?另一方面,卻又提醒自己,因緣難逢,得即時把握。一切的疑惑旋即在看到靈泉寺山門時,一張寫著「三月三十日舉行剃度」的斗大海報上得到答案。那天是三月二十七日,雖然只剩三天,但工作正好告一段落,於是一切因緣俱足了。   

  見允師回想,在大學時期曾接觸六祖壇經、心經等佛書,雖覺歡喜,但是知「道」卻做不到,只覺得很慚愧;出家後,偶爾打坐中憶起,自小每每見到光頭、磚牆(像僧眾的福田衣)、「佛」字或武俠劇中斗篷斜披露出胳膊的人,都覺得有一股無法言喻的親切感,見允師靦腆的說,幸好自己還有那麼一點微薄的善根能與佛法相應。   

  但是要親朋好友接受自己出家這個決定,還是不太容易,他心裡明白:「只有我先出家,才有機會說服他們。」見允師說,親情就好像宇宙中星球與星球的引力,雖然看不到,但時時刻刻相互牽引著。至於誰向誰靠近,就要看它的光和熱,就好比各人的願心,於是他下定決心,「我不下山去,他們將來會上山來看兒子。」後來家人看到他在山上過得很好,也就釋懷了,而且每每在道場相逢也覺得很歡喜。

慈悲沒有敵人   

  歷任中台主體建築工務所所長、精舍監院,如今是中台禪寺副住持及普台中小學、高中籌備處指導法師,見允師已然是代佛宣化的法門健將,從工作互動中,他也體悟到,自己「不是來負責任的,而是與大家一起學習」。他說,以往認為「大師」是修行偉大的導師,是大眾的導師,而今,終於了解大師就是「以大眾為師」,以如此寬闊的胸懷,不僅能降伏自己的慢心,更能有效學習眾人的智慧。   

  內號「傳彊」的見允師笑著說,「彊」與「強」字古義相同,初始領執事時,凡事都是勉「強」應「允」,不善拒絕的他,凡事都說好,但經由惟覺老和尚提點,「修行要慈悲是不錯,但是都當濫好人,一點智慧也沒有!」於是他開始反省,除了好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角度可以思惟,如此才逐漸提升處事的敏銳度。   

  內向害羞的自己,過去也不善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見允師說,然而幾年來經由老和尚教導和與大眾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反省、實踐及認識自己,慢慢也能夠基於關心主動幫助別人,當心念一轉,人也變得開朗,許多事也漸能輕鬆以對。  

  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耐煩的心呢?見允師表示,應該向觀世音菩薩學習傾聽的藝術,唯有心中常存觀音菩薩的悲心,才能幫助別人解決現前的困難;這也是改善人際關係最好的潤滑劑。   

  今年四月份老和尚赴大陸參訪,在飛機上,四川空服員們個個歡喜的用家鄉話與老和尚交談,幾乎到忘我的境界。這般情境畫面,猶如經典裡說的,「佛陀的慈悲,會讓蟲魚鳥獸自然而然接近」,老和尚所展現的攝受力,讓他更深刻印證唯有慈悲心廣大,才能消弭人與人的隔閡,產生毫無距離感的親和力。   

  十年來從老和尚身上,見允師領受最深的法益就是「身體力行、言行合一」的悲智願行。他說,平日老和尚與大眾開示的佛法,其實也是他所實踐的。有緣親睹現世中,有如此廣大願心、包容力的大善知識住世,並從其日常生活實實在在觀察學習、聆聽指導,見允師非常感恩。

悲憫化作綿綿春風   

  但觀當今社會上這麼多天災、人禍,見允師語重心長的說,其實這正是人心的苦所召感的,若能將心收回來,反省檢討,就是覺悟的開始。為什麼苦?不外乎因貪嗔痴;為什麼執迷不悟?因為大家都失去開放的心來覺察覺照,其實只要從自己開始做起,問題都是可以釐清改善的。以慈悲心、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才能產生良性的溝通和互動,助緣也會靠近,障礙自然減少。   

  九月一日中台主體建設即將落成,見允師深感,老和尚以願心、德行,開闢了一個因緣讓大眾發心,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無言的教化和修行,也是度眾的過程。從這位允文允武的佛門龍象言行中,茫茫人我是非的涸土,彷彿正領受謙和內蘊的悲憫化作綿綿春風,徐徐吹拂著內心的眾生,我們和見允師一樣,心中滿溢著感恩。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