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拾荒行乞的景象,在看似富裕的台湾,却没有人会感到陌生……,每当走过他们的身边,你会想要帮助这些社会边缘人吗?
在未出家以前,中台禅寺工务所所长见山法师总是或百或千的慷慨解囊,希望让他们有几顿温饱;然而,除了一时的伸出援手以外,如何给他们究竟的帮助呢?学佛以后,一天他看到一位正在垃圾堆前捡瓶瓶罐罐的老人,一句“阿伯,给我一个保特瓶好吗?”不经意脱口而出,自己都觉得讶异:其实自己一点都不需要那个瓶子,那么为什么开口呢?再思惟,原来从佛法的因果法则来看,今生穷苦的人,可能是过去生心性悭贪、未种福田,所以他潜意识里想让老人种一点布施的因,当下就能感受一点给予的喜悦。
“其实修行不为求什么,就是观念上的调整。”出家至今四年,见山法师恳切的说,出家前一直在当义工,服务一些智障的朋友和家庭,总觉得为人服务很喜悦,然而如何帮助他们究竟离苦得乐,慈悲仍须与智慧同行,而认识佛法后,知见上的改变即是最直接的一条路。
让他深切的思索人生如何离苦,走上修行之路的助缘还有一位“贵人”。见山师说,在踏出四年义工生涯的第一步,他立即被一位唐氏症大哥紧紧的拥抱,那是生平头一次那么强烈的感受被需要,所以彼此的因缘也特别深。“下雨天看着他撑伞在浇花,只觉得好可爱,那是一种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你不会用世俗的眼光去评断他们。”自己也一直以为他们没什么烦恼,顶多只是把烦恼带给别人,然而第三年他接触了禅修以后,开始深刻思考:糟糕了,一出生就舍弃了智慧的他们,不能作主啊!即使喜怒哀乐,都不能精确的表达;当他哭的时候,你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苦……“当你把他当大哥、家人时,苦也会逼迫到自己,于是也牵引自己更深沉的去思索人生的意义。”
在那个看似无奈的环境,见山师也看到光明的一面,那是智障者父母们一路艰辛走来,还能相互扶持所散发的坚忍力量,在转念间,能由衷庆幸上天给他们一个最纯真珍贵的宝贝;以一念善心,就能带动社会善的循环,相对的,他也察觉,自己一踏出那个情境,置身车水马龙里,情绪立刻被黑暗笼罩──如此断裂似的心境起伏,惊醒了红尘中的行者,刹那明白得赶快修行了,有修行就有希望,“如今回首,满感恩这位大哥,扶了我一把。”
出家前,他的座右铭是“与其追求好运气,不如追求好个性”,出家后,有缘见到导师惟觉老和尚的墨宝“克己持忍”,便铭记在心成为生活中最受用的法语,时时提醒着自己在动中磨练、在境界中反观自心。正如同憨山大师《醒世歌》所提示的:“忍辱柔和是妙方”、“耐烦做事好商量”,以中台各项建设齐头并进如此繁重的事务,若不是一颗慈心广大、涵容耐烦的心,如何能够肩负起统领大众的重责大任呢!
当初上山常住,就是因为听到老和尚盖道场很辛苦,自己学建筑的,应当上山帮忙;从在家到出家,对向来淡泊名利、以服务为志的他来说,一路走来是那么自然,而为大众盖好道场,就是见山师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据各界评估须耗费卅年才能完成的中台主体建筑,竟然十年间成就了,见山师强调,这是团队合作,众人的愿心和努力的结果,而背后的原动力,就是希望在因地上修行,广结善缘、广度众生。
每当看到老和尚宵旰勤劳、席不暇暖,自己的愿心道心也会更加坚定,在见山师心底,“师父像一面镜子,任何的起心动念,都会自然浮现”,从老人家身上学习到最大的收获则是──把握因缘,当下去做。“其实师父能盖这么大的道场,他的许多观念比我们还新;就像大海能容纳百川,当一个人心量很广大的时候,什么讯息都可以进入。过程中许多设想不够周到之处,也是师父指导我们的。”
见山师说,在设计上,老和尚首重“实用”的观点,如果设计纯粹基于美学,一定马上被翻案。例如祖师殿墙上的禅宗法脉图,最初设计得很美,但文字介绍略小,老和尚一看就问:“这是谁做的?”第二句“你在做什么?”第三句“你把它拆掉吧!”因为这是给大众看的,看不清楚,就迷失了本意。老和尚的细心之处,经常让执事法师们一改再改,却改得心服口服,在不断提起、放下之间,不但降伏了习气,也对导师升起绝对的信心──因为最后的呈现出来的效果,一再证明老和尚洞烛机先的睿智过人。
建设中老和尚指导的微妙公案不可胜数,见山师举例说,在摩尼宝珠上梁的重要时刻,他与工人们亲睹五、六百只燕子突然出现,绕行卅分钟之久。事后研究科学记载发现,在雨天那样的湿度下,燕子顶多飞至八十公尺,不太可能飞到一百七十公尺的高空。他向老和尚报告这一瑞相,没想到师父只淡淡的问:“你有没有数几只燕子?在几点几分发生的?有没有拍照?”见山师当下体会到师父教导弟子的用心──看到好的境界,仍要保持觉性,保持细心。
“细心一点儿,就是一种慈悲,而且应该落实在生活中。”见山师指出,有慈悲心量,不只会眷顾到周遭的人,甚至还包括其他众生。例如当蚊子叮我们的时候,何妨布施一些血给它,同时可以帮它三皈依,再细心一些──别让它吸太饱,因为一旦过饱,它的生命也将提早结束;所以注意一下,当它吸个七、八分饱的时候,尾部会因排泄而亮亮的,这时候就要请它走啰。
在中台禅寺主体建设及周边许多工程都将在九月一日落成的前夕,工务所所长见山法师肩上的重担,着实会令任何人都无暇缅怀过去,然而面对来访者的追问,也让我们看到见山法师内敛专注忙碌的行止下,鲜少形于言表的温柔慈悯,然而,一转身,他又融入处理工务的定境之中……,耳边不禁回响起,适才听到的微妙赞叹:“见山师的身心就像一部普门品”,而他的回应仍是云淡风轻拂过,“只希望做个平实的出家众”。眼前的行者沉稳如山,蕴藉深广,“仁者乐山”诚然如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