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与众弟子七日未得食。好不容易突破围困买米回来,颜回煮饭时,见黑尘掉落到饭中,为免浪费,便将沾污的饭粒取出吃下。有人远远见到,以为颜回偷吃,因困厄而失节,便将此事告诉孔子。孔子相信颜回,但为令人信服,就以祭祀之名,请颜回将饭端出来。这时,颜回说明前因,指出吃过的饭不能祭祀。孔子说:「我之信任回,不是始于今日啊!」其他弟子也因此信服颜回的品德。
独处闲居 光明磊落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是指君子不论在众人面前,或于独处闲居时,都应该戒慎恐惧,时刻奉行仁、义、礼、智、信。正如德行第一的颜回,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随着心中的正道而行,光明磊落,坦荡无碍。
「独」,除了指自己独处时,亦可指一切他人不见之处,也就是佛法中所说的「起心动念处」。《佛遗教经》云:「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身口二业的造作,皆源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当心中时时充满善念,自然而然就会善语、善行,言行举止也不会粗暴或有所违犯。反之,如果起了恶念,不善之言行随之而起。如《大学》中提到:「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肺肝然,则何益矣?」小人独处,什么坏事都会做;看到君子便躲躲闪闪、掩饰坏处,显露好处。可是别人看来,好像看见肺肝一样,遮掩有什么好处呢?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就知道凡事都要从因心上努力。外在的行为,皆不离心念之造作,故一切根本仍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当时时刻刻观照、收摄,不使念头如无钩的狂象、得树之猿猴般放逸。
杜绝偷心 行于正道
「反正没人会看到」、「只有一下下,应该没关系吧」、「没差这一点点」⋯⋯许多习气皆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投机心念累积而成,故对治偷心是修行人极重要的一门功课。过去,开山祖师曾带领着来宾至佛教学院参观,经过洗衣间时,见一旁的脱水机歪一边、拖把未摆正,便亲手扶正,说:「什么都要正!」大善知识教导弟子杜绝偷心,在每一个当下戒慎,一切就是要「正」。我们毫不在意的那「一些些」,可能就是日后酿成祸患的起因。只要仍有一丝丝的偷心存在,就无法坦然行于正道,又如何与道相应呢?
在中台四箴行中,「对事以真」即是以实在、真诚的心去除虚伪和偷心。当心中有「对事以真」的知见,不管处于大众当中,或是独处,都能不苟且、不心存侥幸,心正意诚、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每个心念都在正道上,修行之路必可走得稳健。
所谓「先以善舍恶,后以舍舍善」,不仅应时刻保持善念,进一步要不住善念。开山祖师曾开示:「一个念头,就是一世的果报」,只要有生灭的念头,就还有生死轮回。虽然起了善念,得了善报,但始终在三界中流转而不得出离。因此更要不执着善法,善、恶念皆不起,保持不打妄想、不落昏沉、没有无聊与无记,时时刻刻清楚、明白、作主。
世间法中,儒家诚意正心、内外一如的修为,是内圣外王之道。更进一步,学习出世间法的修行人,以了生脱死为目标,更应在起心动念处微细观照,制心不犯。制心一处,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觉性现前,进而在收摄六根中用功。慎独,时时刻刻、实实在在地行于正道,了生脱死每一个人都有分。
摘自《中台山月刊25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