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前,遇境界总执为实有,不断地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中忧悲苦恼。《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云:「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我们的念头,后念顶着前念,念念相续,像滚雪球般。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如果你的手中一直拿着铁锤,那么凡是看在你眼里的事事物物,都会开始像钉子。」我们太习惯念念相续或是拿着铁锤不放,积习难改。
乘三宝舟 离生死苦海
皈依三宝,是一个改变的开始。学佛皈依后,让我们找到正确的修行方向,透过觉察、觉照,体悟到念头的刹那生灭,便能运用「四正勤」法门中──「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善念令速生」来跳脱负向情绪的回路。当下转念,即是在扭转习气、即是在改变命运,不再随业流转。
美国知名主持人欧普拉曾应邀至哈佛大学为毕业生演讲,她引述一位诗人的偈子:「有所学,则传授;有所获,则给予。」这是普世所认定正面的人生目的和意义──当功成名就后,能进一步成为慈善家,去协助需要帮助的人。然而,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当盖棺论定,除了作为一个大善人外,我们的人生应该还有其他的意义!
还归本处 见自性三宝
《金刚经》中,须菩提尊者千古一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即为我们开演成佛的蓝图、解脱之道。除了要广修一切善法外,重点是「不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广修六度;离人、我、众生、寿者四相,修一切善法。不住于不该住之处,即是降伏,进一步契悟「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道理。使众生由不同的面向观察世间万事万物,从中体悟空性之理。由有念归于无念、从有相归于无相。
三十二分的经文中,世尊「随言随扫,即立即破」。能所俱空后,马上「即空即觉,即觉既立」。有此体会后,继续用功,如《楞严经》云:「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修观行,需要不断地重虑缘真,直至站得住、站得长,桶底脱落。
皈敬三宝,如实地用功,让我们成为佛门中最富贵之人。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法是世间最好的药,如《永嘉证道歌》云:「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昔雪山童子求罗刹为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偈,以身喂罗刹作为回报,为法忘躯;反观我们现已坐拥宝山,更要体悟本自如如、不生不灭的本性,随时销归,还至本处,不愧、不怍。
摘自《中台山月刊18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