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无尽解脱法门


文/见屏法师


  中台禅寺落成后,参礼的人士来自各方,对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弘法度众的大愿行,无不是既赞叹、又敬仰。然每一次的法会因缘当中,总是听到老和尚一遍又一遍不断地赞叹大众:「道场盖好了,都是大众的发心,才有今天的成就,这些都是大众的功德、大众的福报。」老和尚从不居功,谦虚地把赞叹与功德留给发心的四众弟子。

  老和尚常开示我们:「功德归三宝,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反省检讨!」以言教与身教,为我们示范了谦冲自牧、与人为善而无我的菩萨行持。《易经》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为人处世,若能谦让有礼、和而无诤,必然善缘欢喜常在目前,人生无处而不通达!然日常生活当中,要真正落实这个道理,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在五浊恶世中,见利无让,昧心厚颜、巧取豪夺之事,不时上演。杂陈交错的人际网络互动,众生心时时在人我的较量中,想要「高人一等」、「出人头地」,心态既纠结又复杂。既然事事总先想到自己,又如何能放下求名好利的心,和合无诤,与人为善,乃至做到成人之美,将好事让他人?

因缘观解离惑业

  「惑」、「业」、「苦」,是众生轮回之因,乃由不了解生命的真实本质,不能体察万事万物运行的轨则,而在迷惑无知中,不断造业而不自觉,受无量苦,无有穷尽!所以诸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时时观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的道理,作为觉悟人生落实观行的第一步。

  常常如是思惟,了知此身乃四大和合暂用之躯,苦多乐少,老死须臾,岂得自在久安,转息即同灰壤,归于大地,便知身如幻寄,执着渐能淡薄;观察心念犹如瀑流,奔腾千里,相似相续之间,无有真实,念念了不可得,亦如天马行空,不受拘系,若真我有,为何作不了主?心念生灭迁谢之中,既无实主,何者为我?推求身心世界,俱不可得,「我」乃虚妄计执的假相,我执、我相慢慢淡化,心量、格局无形间自然变大,柔软的心、慈悲的心、利他的心、无私的心,才能无碍地生起!

  马胜比丘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佛法告诉我们,诸法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法中,万事万物互相依存,仗因托缘,相待相生,没有人能够独立存在于世间。个人不仅渺小,才智、力量亦有其限,欲成办事业,若无众人护持、善缘相助,功将难成,故凡欲成众人之事,当齐众人之心、聚众人之力,方能竟其功、毕其事。俗云:「天时、地利、人和」,言简意赅六字,为成功的条件作了最佳注解。如果能观察、体解大地之间,事物聚合、成坏相依的道理,就会懂得感恩眼前的一切,明白「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在因缘所生法中,感恩、谦卑;在无常变化间,知足常乐。如此,成功之时亦不至于自大、骄傲,横生烦恼。

  佛法的道理,必须经由思惟才能入理,经由落实才能获益。观察无我,放下我执,生起无私利他之心,自然能将好事与他人;思惟因缘法则,了解事物运行相待依合,事成必假众缘,就能谦卑、知足,心怀感恩,一旦有成,自然也会将成功归于他人。

自行利他解脱门

  在日本素有「经营之圣」美誉的稻盛和夫,是一位极其成功的大企业家,他曾不只一次说道:「当我面临人生各阶段的关键时刻,承蒙许多人赐予莫大恩惠,光是『感谢』二字也不足以回报。只要缺少了其中一人,将不会有如今的我。」因为深刻地体认到自己一生的成功,实在是受到诸多因缘慷慨无私相助,所以谦卑、感恩地将成功归因于不同时期对他付出关心与提供帮助的人。

  每个人都会历经人生的跌宕起伏、磨炼考验,在面对困境时反省检讨自己,努力改进。即使在艰难中也要秉持「宁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心」,以此为行为准则、为进退依据。即使低潮、挫折,也愿他人比我好,坚持将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借此修炼清净真诚的心,如此人生不但没有烦恼,逆境反而成为增上缘,而良善与美好的心,也会在生命的旅程中,为我们招感良善与美好的人、事、物,与我们一起共行。

  老和尚常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法圆满了即是佛法。」人生无非是坚持「修心」的实践。每个人都有觉性,如果没有觉悟,体认自己的真实生命,不觉间,人生便浪掷在名利财色、空虚无聊的无益苦恼之中,虚度一生,死后与草木同朽。佛弟子听闻佛法的道理,闻、思、修以受持,时时反省、觉照,改变、净化自己,生命的品质与境界,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身边的人也同霑光明,这样的生命,便很有意义与价值。

  因此,「功德归三宝」,是佛弟子的知恩、感恩;「好事给他人」,是菩萨无我、无私的行履;「坏事自己反省检讨」,是修行人真实面对自我的心。以此落实修行,练习放下自己,淡化我执,轻薄烦恼,常将好事给他人,无形中,烦恼不见了,心量打开了,福德善缘自然积聚。待他人犹如自己,息灭分别计较,人生的格局不但更宽广、更无碍,柔软的心中,当下就是菩萨境界的清凉法喜与解脱自在。而这样修福修慧又修心的练习,就在你我亲切的日常生活里!


摘自《中台山月刊172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