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後,自己曾多次接待來中台巡禮的親友們。當他們眺望著聳立在群山之間的中台主體,往往感歎其宏偉壯觀;而漫步在庭園之中,觀賞各種花木石雕文物時,常常對其精巧雅致讚歎不已。如此清淨莊嚴的環境,讓他們暫時遠離鬧市的塵囂、沉澱如恆沙般的雜念,而感到身心清涼。在這樣的巡禮中,總有些人會問自己:「你出家後快樂嗎?幸福嗎?」
出家得清淨法樂
然而,身為出家法師,自己深知他們所謂的「快樂」和「幸福」,多指世間上稱心如意的事情,如考上名校或找到理想工作等,總而言之,就是一種順境。與此相比,修行學佛的目的,是超越順逆兩邊,而達到絕對的「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而且,在修行的過程中,誰都不能保證永遠一帆風順,終究還得面對逆境的考驗和磨鍊。關鍵並不在於遠離逆境,另外尋找一個「快樂」或「幸福」,而是在遭遇逆境時,學習作自己的主人,任心自在,不隨境轉。
某年新春圍爐法會,自己第一次擔任香燈引禮,獨自負責一個壇區。由於經驗不足,撤場規劃不甚周詳,導致壇內的法師及義工在撤場時,無法順利運作,場面甚至有些混亂。法會後,沮喪且灰心的心情揮之不去。然而,在和教授師提到此事時,他卻只淡淡地說:「出家修行,人人都會遇到挑戰,重點並不是事情做得完不完美,而是你能不能接受磨鍊,鍥而不捨地把事情完成。」
順逆方便契無生
此時,我才豁然領悟,「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成功與失敗並無定相,皆是我們心中的主觀標籤。英文有句話說得好:“If you focus on the pain, you will continue to suffer. If you focus on the lesson, you will continue to grow.”意思是:如果你專注在痛苦上,便會繼續受苦;如果你專注於從中學到的課題,便會繼續成長。的確,只要專注於從中學到的課題,每個境界都能讓我們成長茁壯。
昔日,虛雲老和尚往五台山朝聖時,曾被大雪困在山腰的一間小茅屋。即使他孤立無援,且面對著生命危險,也未嘗放棄至五台山朝聖,報答父母深恩的大宏誓願。正是他身處逆境所展現的忍辱、願力、和慈悲,成為流傳千古的修行典範。他曾作一偈自述心境:「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可見,祖師大德心中了達一切有為事相,無論順境或逆境,本質上都是無常、無我、畢竟不可得,只有當前這念菩提自性,才是真實。
《信心銘》云:「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三祖僧璨大師告訴我們,若對順境產生執著、對逆境心生排斥,這念心始終落入兩邊,不但無法跟本具的菩提心相應,反而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煩惱和障礙,無非皆是心病。就修行而言,順境不是要來享受,而是藉由此方便,更加精進用功。相同地,在逆境中亦可磨鍊我們的心志,學習不住境界相,而回歸當下清楚明白的這念心,保持如如不動。若能如此,順逆皆方便,都是成就我們道業的良師,亦是進趣菩提的殊勝法橋。
在人生的旅途上,雖然無法避免老、病、死等不可愛、不光澤的事,但若能用心體會每個境界中的課題和真理,最終回歸當下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總有一天會證得真正的常樂我淨,契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摘自《中台山月刊28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