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修行的目标,就是回复清净的自性,成就万德庄严的佛果。成佛要在因地上广修六度万行。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借由六度万行,来扩展自己的心量,化除妄想、执着,于利他之中完成自利。
慎独 修行本分事
慎独是修行、度众的根本。事上的慎独,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要谨慎戒惕。《论语》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乎礼仪规范的言行,都不应作,不自欺也不虚伪。若事事循规蹈矩,歇下向外驰求的心,达到少欲无为,如《佛遗教经》云:「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在因上努力,心安定才能进一步与理相应。
理上的慎独,是时时保持觉性,在起心动念处,始终坚住正念。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念头,似乎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一清二楚。所以《大学》中说:「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要在每一个当下,都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虚伪、不自欺,诚心诚意地修正自己,在心上用功。
在广修六度万行的同时,时时刻刻都要正念现前、能作主,如此菩萨行才能生根。瞎堂慧远禅师云:「未见心正而不能治物,身正而不能化人,盖一心为根本,万物为枝叶。根本壮实,枝叶荣茂。」自身心正、心诚,身边的一切人事物自然跟着转。若执着事上的发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纵然努力,也只得人天福报,终究不能圆成佛果。
真诚不欺心 真正的富贵
学佛前,一直希望能获得他人的肯定,患得患失,迷失于境界之中。随着学佛的时间愈来愈长,渐渐地对于自己的起心动念愈来愈清楚。《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原来自己并不「美好」,静下心思惟之后,决定如实面对自己,真诚地接受自己,不自欺也不欺人,回到因地上努力断恶修善,自净其意,一步一脚印,踏实地走每一步。一开始遇到很多境界。但因为能面对、接受自己,渐渐地也能诚心地面对、接受他人。
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当自己将向外驰求的心收回来,始终坚持于断恶修善,人我是非、冲突对立随而减少。从而理解:虽然每个人都有贪瞋痴,但也都有清净的本性,都向往清净的言行和作为,所以保持这念心的清净,就是最好的沟通。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不再患得患失,心中的光明坦荡与安然自在,是人生真正的富贵。同时,也影响周围的人,让大家一起拥有光明自在的人生。
清净的本心本性,人人本具,若能慎独,广修菩萨道六度万行,由事入理,事理圆融,回复清净的自性,终能成就无上的佛果。
摘自《中台山月刊25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