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總要面對許多複雜的人、事、物;在六根對六塵的過程中,總有數不清的煩惱與苦果。當心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淖中,不知返照,接踵而來的就是憂鬱、抱怨、人心惶惶、社會動盪,如此不斷惡性循環,就會落入痛苦的輪迴之中。
諸法唯心造 了心不可得
人們的起心動念會影響外在的環境。《諸法集要經》云:「一切唯心造,果亦從心得;心若種種生,彼果亦如是。」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和菩薩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眾生不斷地在「結果」上打轉,苦上加苦,只有更苦,忽略了應當從煩惱的源頭——「因心」下手,才能改變結果。其實善與惡、煩惱與平靜,只是一線之隔,面對煩惱時,只要轉個念頭,改變觀念,便會發現周遭的一切也將有著全新的樣貌。
禪宗初祖菩提達磨大師曾開示「報冤行」的道理。當遇到種種煩惱而感受到苦的逼迫時,不妨靜下心來提醒自己,現在所遭受到的苦報,乃是過去無數劫來,不明白三世因果之理,總是以貪、瞋、癡等種種習氣對待他人,使他人起了煩惱,因此而結下惡緣。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現在雖然沒有做種種違害他人的事,但過去造的惡業果報成熟了,自然要承受。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明白了這個道理,遇到了苦就不會再怨天尤人,而能甘心甘受。
更進一步修空觀、假觀,從觀察境界的生滅中,了達緣起性空之理,體悟到煩惱的本質是虛妄不實的,乃是仗因託緣而生。古德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煩惱就猶如投影機投影在布幕上的影像,只是虛假不實的幻影,當投影機關閉時,離開了投影的因緣,布幕又歸於一片空白。煩惱亦是如此,當因緣轉換導致境界改變時,煩惱也會隨之而滅。若能通達此理,心便能隨緣作主,不再受煩惱逼迫。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愈是熟悉觀行,愈體會到,雖然外境不斷變化,煩惱不停生滅,然而能夠覺知到這一切的這念心,卻從來不變。正如六祖大師所言:「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陶淵明曾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覺悟的聖者不會逃避煩惱,而是有智慧地遠離煩惱,因為煩惱並非來自外境,而是自己錯誤的認知及觀念所產生,唯有真正契悟到「煩惱即菩提」的道理,體會到煩惱心與菩提心,實際上是源自於同一念心,此時,才能真正獲得自在解脫。
古德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世間的一切無不是我們心意識所變現,而心念所引發的種種言語及行為,正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世界。所以,究竟自己是生活在淨土當中?或是穢土之中?由我們自己的心念來決定!
摘自《中台山月刊23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