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台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可以感受到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護念弟子無盡的慈悲!一代詩聖杜甫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願,而中台世界從主體建設、精舍、學院、關房、普台學校、博物館到武術館,展現了開山祖師「十年樹木建叢林,百年樹人立法幢」的悲心宏願:令諸佛子於此「常隨佛學」,參禪悟道,步步走向解脫之道。
武禪一如 菩薩行
修行過程中,蒙恩師一路慈悲護念,適時以不同的法藥指導,深深體會中台心法,依心起修,轉染還淨是修行最究竟的路頭,也是出離眾苦的無上妙藥。因此,發起了四弘誓願,期勉自己「常隨佛學」,勿空過歲月,以報四重恩。
多年前,參與小星辰活動「武禪一如」的課程編輯,看到武術教練、種子法師俐落的身手,由衷讚歎,更生起習武的心願,因緣具足,自己也加入武術種子法師的行列。每當專注於手眼拳法的練習時,塵勞頓除,領會「武即禪,動中契一心;禪亦武,靜中生玄機」之妙意,從中更能體會動靜一如的禪門真意,也堅定誓學無量法門,度化廣大無邊有情的願心。
因為學習武術,無形中,也藉此因緣接引來山參訪喜好武術的有緣人,親近三寶、禪修聞法;每每看到沒有宗教信仰的武術教練及相關團體,在中台巡禮中,深受感動,歡喜供養三寶。不僅真心讚歎其深厚善根,也自我期許藉由武術學習來強健體魄之外,更期盼能將所學饒益眾生,成為日後廣化有情的善巧方便。
若能聽聞佛法,了知習武除了強身,進而修一切善又不執著一切善,由事歸理,銷歸自性,領悟「武禪一如」之境界。
動靜不二 常作主
常住的各種坡務,不論是知客、行堂、機動、環保、交通都是學習、發心的好因緣,只要當下專注,落實「人在哪裡,心在哪裡」,所有坡務都是百千三昧的入手處。一場法會由開始到結束,盡心盡力,色身的疲累,往往透過靜坐,原本懸在心頭的掛礙、煩惱,也豁然開朗,身心舒暢,深感禪坐之可貴,閱藏時更能領悟經文之深義,深深體會福德為進道的資糧,時而添之,方能百尺竿頭再進步,也讓自己格外珍惜每一次的發心因緣。
在住持見燈大和尚與常住的慈悲護念下,得以有關房用功兩個月的精進因緣。自己以開山祖師的禪七開示,依之用功,屏絕外緣,參究心地,自我提醒二六時中照顧念頭,切莫辜負恩師苦口婆心的禪門心法,與千載難逢的殊勝法緣當面錯過,並以《楞嚴經》經文「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自勉,令自己更能堅住正念,迴互用功。
開山祖師一生以「佛心為己心,佛行為己行,佛言為己言」,悲智雙運、利樂有情。在恩師行誼之感化下,堅定自己追隨恩師的腳步,以「師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發願盡形壽、盡未來際「常隨佛學」,時時以「無住生心」精進向菩薩五明處學習,勤修六度,在利他當中,磨除習氣,轉染還淨,時時隨順覺性,任心自在,成就三覺圓滿究竟解脫之道。
摘自《中台山月刊22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