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于庭园中经行,只见许多低洼处积了水,正想绕道而行,突然发现,从某个角度看,积水中倒映着寺院的轮廓及建筑,多么微妙的影像?反观其他高耸地势,不仅没有倒影、没有积水,雨水的润泽也几乎风干,想起《大智度论》所说:「如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
「憍心自高」指的就是众生六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邪见之中的「慢」。若我们认为自己殊胜于他,心始终满溢,便无法信受佛陀正法乃至无上乘法;就像山顶或地势高耸之处,法水难入。在《法华经》中,世尊欲开演一佛乘前,五千增上慢者退席;我慢、轻法,不但自己无由获得法益,亦有恶报随之,如《法华经》云:「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慢心既有如此过患,我们又该如何对治、如何降伏?《大智度论》中明示:「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修行若能依止、恭敬大善知识,则持戒、禅定、智慧、解脱等修持皆得以增长、获得法益,但我们只对善师恭敬吗?
中国自古以礼治国,故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记》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提醒学人自谦、虚心且恭敬、尊重每一个人。世间法如此,出世法亦如是,故《大智度论》提醒:「观一切众生,视之如佛。」了解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以谦卑心、恭敬心来对待每一个众生,就不容易产生恃己凌人的心态。
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过去亦常开示:「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业障;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业障。消一分业障,就能增长一分福德和智慧;消十分业障,就能增长十分福德和智慧。」所以,在日常待人接物、应对进退,乃至修行学佛、加功用行等世、出世间法中,恭敬心实为一帖良药、一殊胜法宝。
究竟穷极,无论慢心、恭敬心,其体性皆为众生本具的这念觉性、清净心;就像积水可以倒映出清净庄严的寺院,亦可以映照出五浊喧嚣的尘境,但其水的本质却没有丝毫改变、任何增减。放低姿态、放下心态,以谦虚、恭敬取代傲慢、成见,日久必定拨云见日;用清净心看待世界,自然海阔天空。
摘自《中台山月刊24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