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中庭八字梯正牆上,開山祖師親題的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這是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為四眾弟子開出的日常行持之圭臬,亦是佛學院的院訓。學僧一天的學習生活,從敬慈和真開始。
「對上以敬」,培養恭敬心,除去我慢心,對僧格的養成非常重要。經云:「善知識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緣」,有三寶住世,才能聽聞佛法;有師長傳授,才能徹見心性;恭敬三寶及師長才能與法相應。其次,恭敬執事、臘長及年長法師,是僧團的倫理。從對上的恭敬拓展到對同儕的恭敬,不因熟悉而心生輕慢,對後學以及居士,同樣要心存恭敬,乃至恭敬一切眾生,因為眾生皆有平等無二的佛性。在落實恭敬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慢心及分別心,透過檢討反省、慚愧懺悔,剛強的心漸被調伏。從一開始的做不到,到勉強為之,進而從形式上,到真誠恭敬對方,心也變得柔軟、正向、光明。儒家講:「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心恆敬之。」在對人恭敬當中,無形中也廣結了善緣。
「對下以慈」,以慈悲心化除瞋恚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乃至成就佛道,離不開最初一念悲愍眾生之心。不僅對後學要慈悲護念,對三塗惡道的眾生要起救拔之心,對一切眾生都要有慈悲心。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可以培養慈悲心,發心把字跡寫端正工整,是對教授師的慈悲;在寮區儘量放輕動作、降低音量,是對同學的慈悲;幫不小心闖進寮房的小昆蟲皈依、放生,是對眾生的慈悲。心念上的慈悲,是當同學在背經、複講、上場領眾時,在心中默默給予無畏施,或發願將一天聽經聞法、早晚課、誦經、打坐、出坡的功德回向全球疫情早日消弭。將一切眾生視為累劫的六親眷屬,才能化除心中的分別憎愛;放下個人利益,站在利他的角度思考,才能邁出菩薩行的第一步。
「對人以和」,對人和善、和氣、除去粗暴心。「唯有僧讚僧,佛法才能興」,同學間相處學習只看優點不看缺點。「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隱惡揚善,不說他人是非;見同學作業優良、表現優秀、梵唄莊嚴、上台領獎,乃至一小善,都隨喜讚歎。改掉自己好諍對錯習氣,學習無諍、放下我執及慢心,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同學相處才會和睦。在梵唄中體會到,將自我縮小、不好表現、突顯自己、彼此相互配合,梵唄才會和合。如這次學院啟建梁皇寶懺,在組長及臘長法師的帶領下,經驗豐富的法師和沒有經驗的法師和合一心,不斷地練習,共同發願,圓滿了法會,令大眾感受到法界和合莊嚴,法喜充滿。
「對事以真」,以真誠心化除虛妄心。不論是晨掃還是平常出坡作務、領執事,都要盡心盡責。學業上認真聽課、做筆記、寫功課、練梵唄;道業上認真學戒、誦戒、持戒,打坐時努力對治妄想、昏沈、修觀行,聽經聞法後將佛法的道理落實在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上。最重要的是,每日的「慈心觀照」,真誠面對自己,檢視一日當中,身口意三業是否清淨,有沒有做到敬慈和真。起了貪瞋癡,有了過失,真誠檢討反省、慚愧懺悔、改過放下就是真。不要害怕過失,開山祖師曾開示:「聖人也有過去,囚犯也有未來」,只要能勇於面對,不斷地檢討、反省、改正,心就能漸漸恢復清淨,時時回光返照,不打妄想、清楚明白,清淨心時時現前,才是最究竟的真。
開山祖師創立佛教學院,期望培育出具正知正見的弘法僧才。除了薰修教理,還要將佛法的道理落實在日用當中,而「中台四箴行」就是最好的入手處。學僧的一天是努力落實敬慈和真的一天,盡全力朝向這一目標邁進,以報佛恩、眾生恩及開山祖師法身慧命再造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