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烦恼」:「烦」是扰,「恼」是乱,扰乱有情,恒处生死,名为烦恼。贪、瞋、痴、慢、疑、邪见是根本烦恼,令身心不自在。烦恼就像心中的垃圾山,要把这些烦恼一一转化掉,必须要确确实实地下工夫。修行,在平时就要对治心中的烦恼,运用佛法的道理,将垃圾山化除、令心回复清净,就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光明。
这学期担任班级干部,责任变多,学习的机会变多,服务大众的机会变多,与人互动的机会变多;另一方面,听到的意见变多,发生磨擦的机会变多,相对地自己心中的起伏也变多了。由此了解到学会转烦恼是日常生活的功课,并藉此因缘,思考如何运用佛法的智慧来为自己解套。
面对是是非非、善善恶恶的境界,最重要是要看好六根。日常对境时有了烦恼,马上要回光返照,反省检讨为什么会有烦恼?不外乎我执在作祟,例如与自己看法相违,感到不欢喜而起瞋心;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起了慢心;喜欢听赞叹的话、好听的话,起了贪心……反观自照的同时,也学习以佛法的角度看待他人,转化心念:
一、感恩对方:别人愿意提醒自己不足之处,要心怀感恩;如果没有人提醒,自己将无法有机会去改进。
二、恭敬他人:佛法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当成佛,只是觉与不觉的差别而已,是故对所有人都应当恭敬。
此外,也要了知因缘果报的道理,如《达磨二入四行观》云:「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明白此理,遇逆境时就能逢苦不忧。
过去有一个故事:有一只驴子掉入井中,无法得出,此时井外有人欲以沙土填平这口井,眼看这只驴子即将身陷被活埋的困境,但牠却懂得将投入井中的沙土,适时作为垫脚石,静待土量积聚足够,驴子即纵身一跃,顺利脱困。故事中迎面而来的沙土,譬喻生命中的逆境、烦恼,只要心念一转,烦恼即能化为自我突破的契机。
《论语》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的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则常忧戚不安。君子之所以能坦荡光明、无所忧畏,是因为能时时反观自照,不放任烦恼习气相续迁流。修行亦复如是,经由反省、检讨、改正的落实,逐渐将烦恼化除,令心回复清净,便能步步迈向光明的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