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在世間讀書、經營事業,乃至於出家修行,想要學業、事業、道業有所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必須具足福德與善緣。
善緣從何而來?就在日常與人互動當中而來。子貢曾問孔子:「君子亦有惡乎?」孔子回答:「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一個人在與人相處時,若常說別人缺點、毀謗他人、勇而無禮、固執而不通情理,賢聖之人都會感到厭惡,何況一般人?若依著自己的我執、習氣和人互動,不僅結不到善緣,甚至還可能結下惡緣。相反地,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起覺性,用慈悲心、歡喜心、平等心待人處事,必能與人廣結善緣。
出家後,在佛學院學習,平日除了薰修佛法教理外,也透過出坡作務落實修行。在出坡當中,有時會遇到同組的法師對於坡務的進行方式,有不同的想法與做法,這時,自己會先聽他人的意見,並試著採納所建議的方法,發現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學到不同的做事方法,也能與人結到善緣,更可從中學習放下自己固著的想法與做法,轉化我執與習氣。
如何廣結善緣?可以「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作為與人互動的依準──「敬」是尊重、恭敬,對長輩、對人要恭敬,恭敬心能對治自己的我慢心;「慈」是指以慈悲心對待晚輩,乃至對一切眾生,心存慈悲之心能對治一己的瞋心;「和」指對人和氣、和睦,做到和合無諍,與人和合,能對治自己的粗暴心;「真」指認真、真誠,認真地將每一件事做好,待人真誠,能去除自己的虛偽心,也能獲得他人的信賴。
能時時反省、檢討自己,起了貪瞋癡慢疑的心,立刻覺察、覺照並改過;把「中台四箴行」落實在生活中,實踐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如此必能廣結善緣。福德、善緣具足,事業、道業必能圓滿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