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威儀?佛法中云:「威者,謂有威可畏」,由平日持守戒行,於身口意不犯諸惡,具足戒德,自然所顯現之威德力,令人見而生敬畏心;「儀者,謂有儀可敬」,一切行止動靜合宜、雍容和雅,儀表端正,令人心生景仰。行者若能行住坐臥中具足威儀,能攝受眾生,令眾生見即生喜,對三寶生起敬信心,種大善根。
佛住世時,馬勝比丘入城乞食,當時尚未隨佛出家的舍利弗見馬勝比丘威儀端嚴、安詳徐步,心生歡喜,便恭敬地請問其所學之法、師事何人,馬勝比丘乃示佛所說之因緣法,舍利弗聞法心開意解,乃決定依佛出家修行,成為佛眾多弟子中智慧第一者。是以當知,行者若具足威儀細行,就能以無言之教,化導眾生,樂求佛法。
孔子的弟子子禽曾問子貢:「夫子每到一個國家,必能先聞知這個國家的政事,是夫子自己去求得的?還是人家主動告訴他的?」子貢說:「夫子具有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五種美德,得到人們的信任,所以每到一個國家,人家就主動告訴夫子。夫子得以聞知該國的政事,乃是由於德行所感召。」孔子具溫、良、恭、儉、讓之德,從內而外顯發其德行,因而受到人們的敬重與信任。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莊重自持,具足威儀,可給人好的第一印象,心生敬重,乃至產生信任感。
威儀的養成要從日常生活中落實與觀照,如偈云:「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迴旋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作比丘。」誦經時,一字一句不快不慢,心不急躁;行步時,不疾不徐,不爭先恐後,每邁出的一步,心都能清楚明白,具足定力,乃至做任何動作,都要放輕;合掌站立時,十指併攏,身體正直不亂動,人在哪裡、心在哪裡,謹慎不放逸;走路時,收攝眼根,不東張西望。威儀細行,於中有戒、有定、有慧,藉由事相上如此落實,在動靜閒忙中,常保覺性,行之有恆,由身到心,從有為到無為,能生眾德,不用作意,舉手投足間,便盡是威儀之展現。
古德云:「具足受持威儀戒法,能令三寶種姓不斷。」期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威儀細行,令一切眾生見而生喜,對三寶生大信心,成就自他兩利的菩薩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