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威仪?佛法中云:「威者,谓有威可畏」,由平日持守戒行,于身口意不犯诸恶,具足戒德,自然所显现之威德力,令人见而生敬畏心;「仪者,谓有仪可敬」,一切行止动静合宜、雍容和雅,仪表端正,令人心生景仰。行者若能行住坐卧中具足威仪,能摄受众生,令众生见即生喜,对三宝生起敬信心,种大善根。
佛住世时,马胜比丘入城乞食,当时尚未随佛出家的舍利弗见马胜比丘威仪端严、安详徐步,心生欢喜,便恭敬地请问其所学之法、师事何人,马胜比丘乃示佛所说之因缘法,舍利弗闻法心开意解,乃决定依佛出家修行,成为佛众多弟子中智慧第一者。是以当知,行者若具足威仪细行,就能以无言之教,化导众生,乐求佛法。
孔子的弟子子禽曾问子贡:「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能先闻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夫子自己去求得的?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夫子具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得到人们的信任,所以每到一个国家,人家就主动告诉夫子。夫子得以闻知该国的政事,乃是由于德行所感召。」孔子具温、良、恭、俭、让之德,从内而外显发其德行,因而受到人们的敬重与信任。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一个人庄重自持,具足威仪,可给人好的第一印象,心生敬重,乃至产生信任感。
威仪的养成要从日常生活中落实与观照,如偈云:「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诵经时,一字一句不快不慢,心不急躁;行步时,不疾不徐,不争先恐后,每迈出的一步,心都能清楚明白,具足定力,乃至做任何动作,都要放轻;合掌站立时,十指并拢,身体正直不乱动,人在哪里、心在哪里,谨慎不放逸;走路时,收摄眼根,不东张西望。威仪细行,于中有戒、有定、有慧,藉由事相上如此落实,在动静闲忙中,常保觉性,行之有恒,由身到心,从有为到无为,能生众德,不用作意,举手投足间,便尽是威仪之展现。
古德云:「具足受持威仪戒法,能令三宝种姓不断。」期许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威仪细行,令一切众生见而生喜,对三宝生大信心,成就自他两利的菩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