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结善缘菩萨行


文/星道法师

  回想自己尚未接触佛法时,或许是因为习气的关系,与他人的互动时态度总是较为刚强,不够柔和,说起话来也是直来直往。自以为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就是直心、就是真诚,然而,正因为如此,与人互动中常使他人感到不舒服而不自知。

  《维摩诘所说经》云:「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修行学佛后,藉由教理的熏修,了解直心是心正直、无谄曲;觉察到自己的「直」,其实是我执,却误以为是直心。出家后,平时在佛学院熏修教理,而法会动员或出坡时,则考验着自己有没有将所学的佛法落实,有没有依循开山祖师所指导的中台四箴行,做到「敬慈和真」。例如:有些坡务的前置作业需事先与大众法师沟通协调,当彼此出现意见分歧时,自己能不能放下不必要的坚持,以常住事圆满为优先考虑?带领常住居士或义工菩萨们出坡时,自己有没有做到慈悲、柔软、平等?对于自己所负责的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认真负责?

  每一场法会、每一件坡务,有赖众缘和合而得成就,也是可以广结善缘的机会,但自省在发心的过程中,常因自己的坚持、执着而与他人发生争执,互不相让。事后再回想起来,当初所争执的,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因为我执,使得自己的心量、格局都过于狭隘,结果却因此与人结下恶缘,实得不偿失。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在开示中,经常提醒我们要把所学的佛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静中养成、动中磨炼。反省自己虽然在静中能觉察自己的习气、烦恼,但在动当中常易失去觉性而不自知。问自己:为什么当下没有觉察?因为心太粗,未能提起觉性,被习气、我执所障敝。

  想起历史上一个关于和合的典故:清朝大学士张英的家人因为院墙与邻居起了争执,双方互不相让,张英的家人便写了一封信,寄给远在京城的张英,希望张英能利用权势来处理这件事。张英不仅没有仗势欺人,反而回了一封信,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之后,便主动将院墙退让三尺,邻居知道后,也退让三尺,于是两家之间的院墙便空出六尺,「六尺巷」因而得名,而这个典故也成为流传后世的佳话。

  若我们能时时为他人着想,凡事以利益众生为前提,放下个人不必要的坚持,以和为贵,如此便能广结善缘,成就菩萨行。愿学习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饶益一切有情。


单元首页